中风历一节病篇.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风历一节病篇

中風歷節病脈證並治第五 胡子毅 江西中医学院临床医学院 目的要求 了解中风与历节两病合篇的意义和概念。 熟悉中风与历节的病因病机。 掌握中风的辨证特点及历节病的证治。 背诵原文第2条(第二段)、8、10 条。 概说 病名 中风、历节 病名解释 中风:中风是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伴有口眼喎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或不经昏倒而仅以喎僻不遂为主证的疾病。 名称由来:因本病起病急骤,证见多端,变化迅速,与自然界风性善行数变的特性相似,遂类比而名之中风;又因其发病突然,亦称“卒中”。 从篇中所述中风脉证看来,均属正气亏虚,气血瘀阻,不能濡养经脉脏腑所致。虽然外受风邪可成为发病之诱因,但内因还是正气亏虚。但唐宋以前,多以“内虚邪中”立论,以“外风”学说为主。唐宋以后,特别是金元时代,才突出“内因”,重视以“内因”立论,才使得中风的病因病理的阐述和治法日趋完善。 中风属于古代四大证(风劳臌膈)之一,为较难治疗的疾病。现代医学中的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蛛网膜下腔出血以及面神经麻痹等病可参照中风进行治疗。 病名解释 历节:历节是因正气虚弱,外邪侵入所致,以疼痛遍历关节为主证的疾病,属于痹证范围的行痹、痛痹之类。 病名由来:由于疼痛遍历关节,且发展很快,故后世称为历节风或痛风。 中风主要内容 中风与痹证的鉴别 中风的病因病机 症状 中风与痹证的鉴别 夫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者,此为痹。脉微而数,中风使然。(原文第1条) 内虚外风的病因病机 寸口脉浮而紧,紧则为寒,浮则为虚;寒虚相搏,邪在皮肤;浮者血虚,络脉空虚;贼邪不泻,或左或右;邪气反缓,正气即急,正气引邪,喎僻不遂。 (原文第2条第一段) 讨论 1.脉浮:不但主有表证,亦主里虚 《虚劳病篇》:男子面色薄者,主渴及亡血,卒喘悸,脉浮者,里虚也。(4) 2.邪气反缓,正气即急:“邪气”指中邪的一侧,“缓”即松弛。“正气”指未受邪的一侧,“急”即拘急。 歪左者病反在右,向右者病反在左 3.外风的诊断:脉浮或寸脉浮是必具条件。 三、症状 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腑,即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原文第2条第二段) 中经络中脏腑 中络:营气不能行于肌表——肌肤不仁 中经:血气不能运行于肢体——重不胜 中腑:胃络通心——不识人 中脏:心主神明,开窍于舌,神明无主,则舌纵难言,廉泉开而流涎沫——舌即难言,口吐涎 中何腑何脏 关于“腑” 赵以德、周扬俊等:胃 沈明宗、尤在泾等:胸中 奇恒之腑的脑 关于“脏” 徐忠可、沈目南等:心 丹波元简、元坚父子:心脾 “入”与“在”的意义 在络、在经在临床表现上很难截然分开,入腑、入脏亦如是,所以仲景以“在”与“入”分别表示其间的密切关系。 “在”有浅在,“入”有深入之意,故“在络”、“在经”属病轻,易治,预后良好;“入腑”、“入脏”属病重,难治,预后不良。 历节病主要内容 成因 证治 一、历节成因 肝肾不足,水湿内侵 血虚风扰,风血相搏 饮酒汗出当风,风湿相合 附:第9条 附:第5条 (一)肝肾不足,水湿内侵 寸口脉沉而弱,沉即主骨,弱即主筋,沉即为肾,弱即为肝。汗出入水中,如水伤心,历节黄汗出,故曰历节。(原文第4条) 病机分析 引起肝肾亏虚的原因: (二)血虚风扰,风血相搏 (三)饮酒汗出当风,风湿相合 盛人脉涩小,短气,自汗出,历节痛,不可屈伸,此皆饮酒汗出当风所致。(原文第7条) 二、证治 风湿偏胜的历节证治 寒湿偏胜的历节证治 (一)桂枝芍药知母汤证 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原文第8条) 桂枝芍药知母汤证运用 1、风偏盛:重用桂枝、防风,选加威灵仙、千年健 2、寒邪盛:重用麻黄、桂枝、附子,甚至加川乌、细辛 3、湿邪重,重用白术,另加苍术、薏苡仁、防己 4、阴虚或热象重,则知母、芍药重用,桂枝、附子减量,酌加生地、生石膏 5、上肢痛,选加桑枝、羌活、姜黄 6、下肢痛,选加独活、淮牛膝、木瓜 7、肝肾亏虚,选加杜仲、川断、桑寄生、补骨脂、狗脊、仙灵脾 8、气虚者,加黄芪、党参, 证治分析(图解): 2.证状补充 知母、芍药和阴清热——风湿化热:关节灼热疼痛 麻、桂、防、姜合用——表寒:恶寒发热、寒重热轻 温药多于凉药——寒重热轻 外邪诱发——脉浮 (二)乌头汤证 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原文第10条) 证治分析: 比较 乌头汤临床运用 主要用于治疗寒湿历节。 有使用本方治疗三叉神经痛、急性肠梗阻、痛经的报道。 本方加入虫类药,可用于治疗硬皮病。 有热者不可用本方。 乌头有毒,应掌握适当的用法。 乌头的用法 要久煎。可用冷水煎药,但水干不宜加冷水。 乌头或附子水煎3至4小时以上,乌头碱即可被破

文档评论(0)

180****95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