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__产权、契约与企业理论.ppt

  1. 1、本文档共1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公共物品的私人提供:新制度经济学家的看法 新制度经济学家认为:公共物品并非一定要由政府亲力亲为,公共物品的私人提供在一定程度上是可行的。 在新制度经济学家看来,公共物品的政府提供较之私人提供效率要低得多。 专题:公地悲剧与反公地悲剧 公地悲剧 “公地”作为一项资源或财产有许多拥有者,他们中的每一个都有使用权,但没有权利阻止其他人使用,从而造成资源过度使用和枯竭。 典型例子:过度砍伐的森林、过度捕捞的渔业资源及污染严重的河流和空气 之所以叫悲剧,是因为每个当事人都知道资源将由于过度使用而枯竭,但每个人对阻止事态的继续恶化都感到无能为力,而且都抱着“及时捞一把”的心态加剧事态的恶化。 模 型 假定 (1)在一块地上养奶牛,产品是牛奶; (2)每头牛日产一单位的牛奶; (3)牛奶的市场需求函数为:p = a-bx,其中 p 是价格,x 是牛奶的单位数(假设为每头牛的牛奶产量); (4)每头牛(或者每单位牛奶)的成本价格为P*。 按照求最大值的方式推导出当这块土地归 1个人所有时,由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得到的所谓最佳放牧量x*满足的条件为: 假设此块地为公地,任何人都可以随意放牧,则牛奶需求函数为: 式中:x1是一个典型村民拥有的奶牛数量,x2表示其余村民拥有的奶牛的数量(总和)。 则村民总私人收益和边际收益分别为 其中,X为全村村民拥有的奶牛数量 由利润最大原则,有: 由 来 生态学家哈丁创造了“公地悲剧”这个词。1968年,他写道:“在一个信奉任意享用公有资源的社会,人人都追求自己的最大利益,毁灭是其必然的命运。任意享用公共资源会带来毁灭。” “公地悲剧”产生的本质在于产权问题。就产权性质而言, “公地悲剧”有有效的使用权, 产生无效的监督权, 有平等的收益权, 但是没有明确的处置权。 因此由于缺乏有效的制度约束机制,会产生各种产权问题。就自然资源而言,会因缺乏有效的监督而造成浪费;就企业而言,因产权不清,会产生“委托―代理”问题、搭便车及各种机会主义行为,所以解决“公地悲剧”的一个有效办法就是明晰产权。 经济学家不懈的寻找解决办法,大多数解决办法可以归结为两种方式:政府管制或私有化。 反公地悲剧 30 年后,美国黑勒教授(Michael·A·Heller,1998)在《The tragedy of Anti-commons》一文中提出“反公地悲剧”理论模型。他说,尽管哈丁教授的“公地悲剧”说明了人们过度利用(overuse)公共资源的恶果,但他却忽视了资源未被充分利用(underuse)的可能性。 2001年,詹姆斯·布坎南从数学上证明了反公地悲剧假说,他指出,这个概念有助于解释潜在经济价值会怎样消失在资源利用不足的黑洞里。 一般而言,私有产权能创造财富,但太多所有权却会造成相反的结果——形成了困局。困局是自由市场的一个悖论,倘若太多人拥有某种东西的一部分,合作就会陷入停顿,财富消失,人人遭受损失 。 原 因 某些东西本来以较大方式使用效果最佳,可要是人们各自拥有一小部分,会使所有权太分散,资源的价值被浪费。 有法学家曾经说:公地悲剧告诉我们为什么东西容易分得支离破碎,而反公地悲剧则有助于解释为什么拆开容易还原难。 大多数时候,我们靠创造私有产权来解决公地悲剧,私有者大多会避免过度使用,因为保护和留存自身掌握的资源与个人利益息息相关。私有化有时也会过火,有时我们为一种资源创造了太多的所有者,人人都可以禁止他人使用,合作搞不成,资源被浪费。 意 义 反公地悲剧说明,产权不仅要明晰,内容也很重要。当所有权和政府控制过多过于分散时,困局就会产生。反公地悲剧有违我们对私有财产的直觉,私有制不再是所有权的终点,私有化也会走到破坏财富的地步。 推荐阅读: Michael Heller:困局经济学(The Gridlock Economy)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第一版 案 例 1、反公地悲剧与行政审批制度 在建立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政府行政审批项目过多过滥,以至于出现地域封锁、部门壁垒,不利于一体化经济的形成,无法通过市场来实现资源配置。 馒头风波 由于郑州人喜欢吃馒头,所以郑州市的馒头消费量很大。并且本市也有几个在全国叫得响的馒头品牌。为了规范馒头生产秩序,或者说为了分享馒头生产的利润,郑州市设立了全国仅有的“馒头生产管理办公室”:包括1个“市级馒头办”、4个“区级馒头办”。 2001年6月,得到消息,一馒头生产商正在无照生产,于是“区级馒头办”工作人员赶到现场迅速实施处罚,随后“市级馒头办”也闻风而至,并且也开具了罚单。但生产商

文档评论(0)

共享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二级建造师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10月07日上传了二级建造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