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帛书〉中的阴阳五行及其相关问题-内湖高工图书馆Moodle.DOC

〈楚帛书〉中的阴阳五行及其相关问题-内湖高工图书馆Moodle.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楚帛书〉中的阴阳五行及其相关问题-内湖高工图书馆Moodle

PAGE 117 PAGE 119 〈楚帛書〉中的陰陽五行思想及其相關問題 羅嘉文 台北市立內湖高級工業職業學校國文科教師 摘要 〈楚帛書〉,又名〈楚繒書〉,係指一九三八年左右於湖南長沙東郊杜家坡附近之子彈庫所盜掘出土的一幅帛書。這是吾人所能見識到的最早之戰國古文帛書。帛書的組成大抵可以分成三個部分,中間由互倒兩篇文章所構成;邊文則採環繞形式,由十二段文字及十二神像相間而成,而在帛書四個角落並繪有四木以標示方位。 由三段文字以及十二幅圖象和四木所構成的〈楚帛書〉,對於吾人研究戰國時期楚人的古史以及宇宙觀,具有相當的重要性。而藉由文字與圖畫的探討,吾人可以發現,陰陽與五行的概念,已有悄悄融合的趨勢,可以作為戰國後期陰陽家推衍「五德終始」的重要先聲。 關鍵字:楚帛書、陰陽、五行 壹、前言 「陰陽五行」是中華文化中一個極為博大精深的學問,關於它的起源,論者多以《史記˙孟荀列傳》所記,將這一項成就歸功於戰國晚期的鄒衍。然而,早在鄒衍將其結合以「五德終始說」名揚天下之前,「陰陽」與「五行」早已有悄悄合流的趨勢。 陰陽與五行的合流,在《管子》書中已可窺見端倪,然這並非本文所要探討之重點,故先略而 不論。 〈楚帛書〉,又名〈楚繒書〉,係指一九三八年左右於湖南長沙東郊杜家坡附近之子彈庫所盜掘出土的一幅帛書。這是吾人所能見識到的最早之戰國古文帛書 參見李學勤《簡帛佚籍與學術史》,臺北:時報文化,1994年12月,頁37。。帛書的組成大抵可以分成三個部分,中間由互倒兩篇文章所構成;邊文則採環繞形式,由十二段文字及十二神像相間而成,而在帛書四個角落並繪有四木以標示方位。〈楚帛書〉出土後首歸於蔡季襄之手,蔡氏並為之作《晚周繒書考證》,開〈楚帛書〉研究之先河。一九四六年,為美人柯克思攜往美國,至今原物仍留滯於塞克勒美術館。 參見李零〈楚帛書目驗記〉,收錄於《文物天地》,1990年第6期,頁29。〈楚帛書〉的出土,帶給吾人了解戰國時期楚國文化傳統以及文字等面向,是一項極為可貴的資料,然而對於其中許多關於「陰陽五行」的部份,仍未獲得解答 參見李學勤《簡帛佚籍與學術史》,臺北:時報文化,1994年12月,頁37。 參見李零〈楚帛書目驗記〉,收錄於《文物天地》,1990年第6期,頁29。 職是之故,在本文中筆者擬〈楚帛書〉之性質問題,就前人研究成果,作一簡要綜述,並探討其中的陰陽概念、五行觀念之意涵,試圖釐清〈楚帛書〉中的「陰陽五行觀」,與後來盛行之「陰陽五行」其中的差異性,探究「陰陽五行」其間流傳與依承之關係,以釐清〈楚帛書〉與陰陽家之間的關係。 貳、〈楚帛書〉之性質問題 〈楚帛書〉為一結構方正近似正方形的絲織物,帛書的組成,大抵可以分成三個部分,中間由書寫方式正反顛倒的兩篇文章所構成,四周由十二段文字以及十二個圖像相間環繞而成,組成方式相當特殊。而中間的兩篇文章,一為八行文,一為十三行文,李學勤以八行文所述為四時之生成,故建議稱之為〈四時篇〉;而十三行文所述的內容為天象種種,故建議稱之為〈天象篇〉。 參見李學勤《簡帛佚籍與學術史》,臺北:時報文化,1994年12月,頁37。而邊文部份,李學勤認為應當稱之為〈月忌篇〉 同上註。,然而,筆者考察組成邊文的十二段文字,所包含的內容有忌諱之事,亦有適宜之事,是以或許將其稱之〈宜忌篇〉 參見陳茂仁《楚帛書研究》,臺灣: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1月,頁60。,會更加適當。 參見李學勤《簡帛佚籍與學術史》,臺北:時報文化,1994年12月,頁37。 同上註。 參見陳茂仁《楚帛書研究》,臺灣: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1月,頁60。 蓋因神話傳說之流傳久遠,而其形成之初大抵採用口耳相傳的形式,而在其流傳的過程中,難免眾說紛紜,加以異時異地,各方風俗不同,所產生的神話形象亦無法如出一轍,重以後人添加附會,造成現今解讀之困難,誠如《韓非子˙外儲說》中所言: 客有為齊王畫者,齊王問曰:「畫孰最難者?」曰:「犬馬最難。」「孰最易者?」曰:「鬼魅最易。夫犬馬、人所知也,旦暮罄於前,不可類之,.故難。鬼魅、無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 參見《韓非子》,上海涵芬樓藏黃蕘校宋本,四部叢刊子部,文見卷11第32,頁57。 是以要一一考察出這十二神像所代表的神祇究竟為何,以目前的文獻來看並不足以完成。因此,筆者在此不擬多加揣測,僅說明其與所司掌之月份的配對關係。 關於〈宜忌篇〉的十二段文字,每篇篇名的第一個字,李學勤已經證明與《爾雅˙釋天》中的十二月月名相同 參見李學勤《簡帛佚籍與學術史》,臺北:時報文化,1994年12月,頁62。,而在十二月份附近所繪的十二幅神像,其形狀特徵依所執掌的月份分別為: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