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 肝劳(视疲劳)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docxVIP

眼科 肝劳(视疲劳)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眼科 肝劳(视疲劳)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肝劳(视疲劳)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眼科学》(曾庆华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年)。 (1)久视后有视物模糊、眼胀、头额痛、眼眶胀痛、睑沉重、眼干涩等症状,休息后可缓解或消失。 (2)可能有屈光不正或老视。 (3)眼压不高,视野正常。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 (1)轻度 患者用眼后自觉眼部不适、视物模糊、眼部发干、烧灼感、压迫感、轻度钝痛、鼻根部或颞部酸胀感、畏光、流泪、视物双像等。 (2)重度 自觉眼痛、头痛,甚至胸部胀满、面色苍白、心动徐缓、肩部酸痛、恶心、眩晕或呕吐。常有精神萎靡、思睡、记忆力减退和失眠等精神症状。 (3)导致视疲劳的原因可能为: ①眼部因素: 屈光方面问题:如屈光不正(远视、散光)、屈光参差、未配戴合适的矫正眼镜等。 调节功能障碍:如老视眼、调节衰弱、调节痉挛等。 眼肌功能障碍:如外隐斜、内隐斜、集合无力、融合无力等。 眼病所致的视力不良:如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早期,可以视疲劳为主要症状。 注视一个目标太久。 ②全身因素:身体衰弱、久病恢复期、内分泌紊乱、哺乳期、更年期、神经衰弱、神经官能症、过度疲劳。 ③环境因素:光线过强或过暗、阅读材料过于细小。字体与背景对比度低、视标不稳定。长期工作在显示器前(显示器终端综合症)。 (二)诊断要点 1.根据病史; 2.检查是由于屈光不正、调节和眼肌等原因引起的视疲劳; 3.眼部无其他器质性病变的情况。 (三)证候诊断 1.肝肾不足证:视物模糊,头晕耳鸣,腰膝酸楚。舌红,苔薄,脉细。 2.气血亏虚证:神疲乏力,失眠健忘,腰酸肢冷。舌淡胖少津或有瘀点,或唇舌紫暗,脉沉细无力。 3.肝郁气滞证:不耐久视,视久则眼胀昏花,怕光流泪,眼眶、眉棱骨痛;全身可见精神抑郁,头晕头痛,心烦欲吐,口苦胁胀痛。舌红苔黄,脉象弦细。 4.脾虚气弱证:喜垂闭,或病后体虚,食欲不振,四肢乏力,大便溏泄。舌淡红,苔薄白,脉弱。 二、治疗方法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肝肾不足证 治法:滋补肝肾,益精明目。 推荐方药:驻景丸加减。楮实子、枸杞子、五味子、制乳香、川椒、人参、熟地、肉苁蓉、菟丝子等。 中成药:杞菊地黄丸等。 2.气血亏虚证 治法:益气养血,补心宁神。 推荐方药:十全大补汤加减。当归、川芎、白芍、熟地、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等。 中成药:十全大补丸等。 3.肝郁气滞证 治法:疏肝理气,解郁明目。 推荐方药:逍遥散加减。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甘草、生姜、薄荷等。 中成药:逍遥丸等。 4.脾虚气弱证 治法:健脾益气,升阳和血。 推荐方药:助阳活血汤加减。黄芪、炙甘草、防风、当归、白芷、蔓荆子、升麻、柴胡等。 中成药:补中益气丸等。 (二)特色疗法 1.针灸疗法 推荐穴位:攒竹、鱼腰、阳白、丝竹空、太阳、睛明、承泣、瞳子髎等。 气血亏虚证加足三里、关元;肝肾不足证加太冲、光明、太溪、照海、行间、肝俞、肾俞、三阴交;肝郁气滞证者加行间。 推荐3~5天为1疗程,可行2~3个疗程。患者可取坐位或卧位。眼部穴位,要注意一定的角度和深度,不宜大幅度提插和捻转。 2.推拿按摩 推荐穴位:攒竹、睛明、四白、鱼腰、太阳、百会、风池等,推荐以点按、指揉,5天为1疗程,可行2~3个疗程。 3.耳穴压豆 推荐以王不留行子贴敷耳廓穴位,双耳推荐穴位:眼、目1、目2、肝、肾、神门、太阳等。 推荐方法:嘱患者每日自行按压贴敷部位王不留行子2~3次,每次根据患者接受程度顺时针转10次和逆时针转10次,告知患者按压贴敷耳朵部位会感到酸、麻、胀或发热。每3~5天为一次疗程,根据患者情况停1~3天,再下一次疗程。 4.梅花针 推荐穴位:正光1、正光2、风池、内关、大椎等。 推荐在以上各穴表皮上1.2cm直径内均匀扣击,以病人耐受为宜。针头专人专用,避免出血感染。推荐治疗时间:每疗程3~5天,每日1次,两疗程间休息5天。 5.雷火灸 推荐穴位:印堂、鱼腰、瞳子髎、四白、睛明穴,可加灸耳门、耳垂及翳风等耳部穴位及合谷、足三里等。 推荐方法:将艾柱点燃后置入竹筒内,然后对眼部及周边穴位进行熏蒸。先熏额头,再熏双眼眶周围。可以平行移动,也可以围绕眼部穴位转圈或点灸。距离以患者可以忍受为度。每天1次,3~5次为1疗程。 6.中药眼部敷贴 敷贴眼周穴位攒竹、鱼腰、阳白、丝竹空、太阳、睛明、承泣,每日或隔日一次,3~5次为1个疗程。 7.中药滴眼液。 (三)其他疗法 医学验光,科学配镜。 (四)健康指导 1.尽量找出引起视疲劳的原因,并给予针对性治疗。 2.注意眼睛的保健,应合理用眼,阅读或工作时间不宜过长。每次连续用眼半个小时,最好休息5分钟,轻轻闭上

文档评论(0)

zsmfj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