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织》-课件设计(公开).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说简介 1.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1)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 常见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有: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环境描写 (2)小说情节: 作用: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的 (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3)环境: 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主要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自然环境主要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用以烘托气氛,表现人物的感情等。 2.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过程 小说起源于劳动   鲁迅先生说:人在劳动时,既用歌咏以自娱,借它忘却劳苦了,则到休息时,亦必要寻一种事情以消遣闲暇。这种事情,就是彼此谈论故事,而这谈论故事,就是小说的起源。 中国古代小说经历的几个阶段 (1)上古到先秦两汉 主要起源于神话故事 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 《后羿射日》 (我国古代小说的酝酿和萌生时期) (2)魏晋南北朝时期 “志怪”“志人”小说,合称为“笔记小说”。 A.“志怪小说”的代表作: 干宝的《搜神记》(《宋定伯捉鬼》) B.“志人小说”又称“轶事小说”,代表作: 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我国的小说初具规模时期) (3)唐代 唐代传奇 著名传奇有:蒋防的《霍小玉传》 元稹的《莺莺传》 李朝威的《柳毅传》 白行简的《李娃传》 (我国古典小说的成熟时期) (4)宋代 白话小说——“话本” 说话人使用的底本。 ( “说话”是一种技艺,一种职业,是古代民间艺人讲说故事的特殊名称,相当于后世的“说书”。) 代表作有《三国志平话》。 话本的出现是“小说史上一大变迁”,至此,才以小说作为故事性文体的专称。 (5)明代 “拟话本”,即明代文人模仿话本的体制、形式进行创作的小说。 代表作有: 冯梦龙辑集加工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 凌蒙初编著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合称“三言”“二拍” (6)明清 章回小说 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 《西游记》、《红楼梦》、 《儒林外史》、《聊斋志异》 (我国古代小说发展到顶峰时期) 了解重要作者及其主要作品; 积累有关短篇小说的常识; 学会鉴赏小说(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描写、主题)。 促织 清·蒲松龄 字音 里胥()狡黠() 为人迂讷() 裨益() 靡()计不施 爇()香 唇吻翕()辟 不啻() 一蟆() 抢()呼欲绝 气息惙()然 觇()视 自增惭怍() 猪鬣() 直龁()敌领 翘()然矜鸣 尺有()咫 虫尽靡() 俾()入邑庠() 厚赉() 受促织恩荫() 思考一 请阅读全文,试着概括各段落大意,并以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的结构给小说划分层次。 梳理故事情节 思考二 小说情节的安排一波三折,大起大落,主人公的命运也随之产生了戏剧性的变化。请你找出文中的情节转折起伏之处,并分析主人公的命运产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一波三折 大起大落 一落:征促织(悲,转侧床头,惟思自尽) 一起:捕促织(喜,得青麻头,举家庆贺) 二落:毙促织(悲,虫毙儿亡,气断声吞) 二起:化促织(喜,儿化促织,喜中带愁) 三落:笑促织(悲,村人笑虫,面有愧色) 三起:斗促织(喜,以小胜大,成名大喜) 四落:护促织(悲,鸡啄小虫,骇立惊呼) 四起:献促织(喜,献虫有功,幸得富贵) 思考三 仔细阅读文章第四段到第七段,试分析其中成名的心理活动是如何发生变化的。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成名听说儿子误毙蟋蟀则( ),得儿子尸于井则转而为( ),见儿息微弱则转为( ),但见蟋蟀笼虚则又转而为( ),忽而闻门外虫鸣则既( )且( ),将献公堂,不知能否合官老爷意,心中又( )。见村中少年名虫则心有( )意,胜村中少年虫则( );小虫遇鸡,成名则是( );小虫胜鸡,成名又转为( )且( )。 思考四 有人认为,小说的喜剧性结局削减了对丑恶社会的谴责力度,你赞同这种观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不赞成这种观点。 “喜剧”的结局,实际上是嘲讽了这一出丑剧,成名从贫苦变大富大贵竟然是因为献了战斗力强的蟋蟀,而与此有关的一干人等都因为蟋蟀而受恩泽,这是多么荒唐可笑!这充分反映了政治的腐败,官场的黑暗,社会的不公。揭露封建统治的罪恶。 所以,喜剧的结局没有削弱对丑恶社会的谴责力度,反而加强了这种批判。 * * 1.小说的三要素 2.中国古代小说的

文档评论(0)

咪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