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宋明理学》-课件设计(公开).pptVIP

《第3课宋明理学》-课件设计(公开).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道教在民间的传播: 东汉末期,道教开始主要在受苦受难的民众中流行,太平道和五斗米道是道教最早的表现形式,太平道发动了东汉末年的黄巾军大起义。黄巾起义失败后,太平道遭到镇压,但道教作为一种宗教,在江南江北广大地区仍然继续流传,在上层社会中也拥有不少信徒。东晋时道教日盛,不仅有皇帝、大臣信奉,下层民众中也拥有众多的信徒。 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是以人物之生,必禀此理,然后有性,必禀此气,然后有形。 ——《朱文公集》 b.强调仁 [仁]是人的爱心和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仁者无私无畏,大智大勇,襟怀磊落,仁民爱物;仁者境界不仅是追求精神自足和自由,还应有强烈的社会责任心。 (不同于佛教)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大学》八目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朱熹 朱熹:“人之异于禽兽,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程颐:“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1、对宋明理学应采取的态度: (2010浙江历史高考题)中国古代学术史上曾发生过一次著名的理学家辩论,甲方批评乙方做学问“支离”,乙方批评甲方做学问“太简”。下列各项中,属于当时甲方代表人物主要观点的是 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 C.知行合一 D.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 3.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 ) A.天体运行法则 B. 社会发展规律 C. 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 “天人感应”理论 1.“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未有天理人欲夹杂者。学者须要于此体认省察之。”提出这一主张的中国古代思想家是( ) A. 董仲舒 B. 程颢 C. 朱熹 D. 王守仁 2.朱熹是宋代杰出的儒学宗师,下列有关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最早把儒家思想发展为理学 B.认为“理”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 C.其思想特点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了佛教、道教思想 D.发展了孟子的性善论,提出“人欲”与“天理”辩证统一 C C 巩固练习 C 4.两千多年来,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主要在于( ) A.儒家思想代表封建统治阶级利益 B.孔子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不可动摇 C.儒家思想本身具有兼容和发展的特性 D.其它思想未对儒家思想构成威胁 C 在“知”“行”关系上,朱熹主张“知先行后”。他说:“知行常相须,如目无足不行,足无目不见。”(《语类》)知和行如眼与脚的关系的说法有一定道理,但如果追问:知与行谁先谁后,孰轻孰重?朱熹则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语类》)“先知得,方行得”(《语类》)。如人走路,应先知方向路线方可移步,否则就胡闯乱行。对“行为重”,朱熹解释道:“方其知之而行未及之,则尚知浅;既亲历其域则知之益明,非前日之意味。”(《语类》)知而不行是知得不深,只有亲身履历之后,有了感受,才知得清楚真实。 他说:“学之之要,未如知之之要;知之之要, 未若行之之实。”(《语类》)学不如真知, 真知不如实行,所以“行”重于“知”。 (3)社会政治理论(以道统论为依据的社会实践理论):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道掌握在儒家手里,所以儒家拥有干预政治的天然权利,干预的关键是“正君心”。 思考:朱熹的理学思想,生前曾被官方诬为“伪学”, 而在他死后却被官方奉为儒学正宗,为什么? 朱熹的思想,与当时官方所尊奉的传统儒家思想不一致,所以被诬为“伪学”;而实际上他对儒学的发挥在本质上进一步适合了君主专制度制度的需要,因此,随着社会的发展,他的理学思想逐渐被官方奉为儒学正宗。 朱熹一生从事理学研究,又竭力主张以理学治国,但却不被当道者所理解,加之他在政治道路上举步艰难,所以其结局十分不妙。然而他为了实现自己的学说,却表现了孔子那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公元1162年,他向孝宗上封事说: “帝王之举,必先格物、致知,以及夫事物之变,使义理所存,纤细必照,则自然诚意、正心,而后可以应天下之务”。劝说孝

文档评论(0)

咪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