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辨病与辨证结合治疗瘀胆型肝炎.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辨病与辨证结合治疗瘀胆型肝炎   瘀胆型肝炎,又称胆小管型肝炎或胆汁瘀积型肝炎。中医无此病名,多归属于黄疸病范畴。临床表现为病人持久的深度黄疸,皮肤瘙痒,大便灰白色等,但自觉症状常较轻。肝功能检查:血清总胆红素显著升高,以直接胆红素为主,其它如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等亦轻中度升高,尿三胆强阳性。笔者临床在辨病与辨证的基础上将此病列为3个症候群,共治疗20余例,均取得了显著效果。 1 湿、热、瘀互结型   湿与热邪相交,血行瘀滞,致胆汁不循常道而外溢。临床表现:黄疸色泽鲜明,皮肤瘙痒,小便深黄,腹胀便秘或大便呈灰白色,舌质红,舌苔黄腻,脉弦数或濡数。   病例1 柳某,男,55岁,1993-08初诊。起病月余,目深黄,全身皮肤深黄,色鲜明如橘子色,小便深黄如浓茶,大便灰红色,日一行,皮肤瘙痒,腹微胀,纳可,精神稍倦,口苦渴,舌红苔黄腻,脉弦数。肝功能检查:总胆红素171.60 μmol/L,直接胆红素(),谷丙转氨酶90 u/L,血清胆固醇60.26 mmol/L,碱性磷酸酶182 u/L,γ-谷氨酰转肽酶67 u/L,肝B超示:肝上界6肋间,肋弓下1.5 cm,脾不大,尿胆红素() 。诊断:瘀胆型肝炎,湿热瘀互结之征。治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法。处方:茵陈、白鲜皮、金钱草、土茯苓、丹参、赤芍各30 g,茜草、葛根各20 g,泽泻15 g,黄柏、郁金10 g,大黄8 g。上方随证加减,服药20余剂,诸证悉除,实验室检查各项指标均正常。   按:《临证指南医案.疸》蒋式玉按:“阳黄之作,湿从火化,瘀热在里,胆热溢泄,与胃之浊气共并,上不得越,下不得泄,薰蒸遏郁”,说明黄疸有湿热瘀互结之机转,若按常规专事清热利湿,恐难速愈。本案在此基础上抓住“瘀”这一特征,重用赤芍、丹参、茜草、葛根等活血化瘀之品,故收效迅速。 2 湿瘀互结型   湿邪蕴郁日久,致血行瘀滞,形成湿瘀互结之势。临床表现多为胆汁外溢,脾胃运化功能失调。证见身目俱黄,色不甚鲜明,尿深黄,大便软,有时灰白色,腹胀纳少,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濡缓。   病例2 李某,女,22岁,1995-01-08初诊。诉目黄,身黄,尿黄20 d余。在当地卫生院诊断为急性黄疸型肝炎,治疗15 d余,(具体用药不详)黄疸不退,反见加深,故来我院要求住院治疗。入院时证见目深黄,全身皮肤黄染,色不甚鲜明,小便深黄,纳食不佳,精神不振,四肢无力,大便软日三行,口不渴,腹胀,无恶心、厌油、呕吐,舌质淡红,舌苔白腻,脉缓。肝功能:总胆红素386 μmol/L,直接胆红素(),血清胆固醇7.87 mmol/L,谷丙转氨酶126 u/L,碱性磷酸酶242 u/L,γ/谷氨酰转肽酶72 u/L,肝B超未发现异常,尿胆红素(),尿胆元(+)。诊断:瘀胆型肝炎,湿瘀互结之象。治以利湿化浊、活血化瘀法。处方:茵陈、赤芍、丹参、白鲜皮各30 g,茜草20 g,云苓、泽泻、滑石各15 g,郁金12 g,厚朴10 g,桂枝6 g,苍术、白术各6 g。药后病人稍感胃部不适,坚持原法,随证加减服用30余剂,并配合静滴复方丹参注射液,20 ml/d,连用20 d,黄疸尽除,实验室检查全部正常,病告愈。   按:临证所见,湿邪是黄疸的主要致病因素,正如《金匮》所云:“黄家所得,从湿得云”。然湿邪久羁,可致血行瘀滞。前医只注重常法利湿,故收效甚微。入院后抓住湿瘀互结之病理机转,在常法基础上增赤芍、丹参、茜草等活血化瘀之品,则疗效豁然。 3 寒湿瘀互结型   脾阳受伤,湿从寒化,寒性凝滞,致血行瘀阻,胆汁外溢肌肤。临床表现多为身目发黄,色晦暗,脘闷腹胀,大便不实,纳少神倦。舌质淡红,且边有齿痕,苔白薄,脉多呈缓象或迟而无力。   病例3 戴某,男,62岁。1994-11-24诊。诉目黄,尿黄,身黄20 d余,在当地卫生院按急性黄疸肝炎治疗近10 d,罔效,又自行手臂外敷(具体药物不详),黄疸日甚,故来我院住院治疗。入院时目深黄,全身皮肤晦暗而黄,如烟熏色,尿深黄,皮肤瘙痒,大便溏,食欲不振,精神困倦,头昏肢软,口淡乏味,舌淡边有齿痕,舌苔薄白,脉缓无力。肝功能:总胆红素176 μmol/L,直接胆红素(),胆固醇6.38 mmol/L,谷丙转氨酶67 u/L,碱性磷酸酶193 u/L,γ-谷氨酰转肽酶86 u/L,肝B超:肝在肋下3 cm,脾肋弓下2 cm,肝内实质光点回声增粗增强,血管网走向欠清晰,尿胆红素()。诊断:瘀胆型肝炎,寒湿瘀互结之征。治以温化寒湿,活血化瘀法。丹参、赤芍、茵陈、金钱草各30 g,葛根、茜草各20 g,茯苓15 g,郁金12 g,白术、桃仁各10 g,红花、制附片、肉桂各6 g。服药30余剂,诸证悉除,各项检查指标均告正常,病遂愈。   按:《临证指南医案.疸》蒋式玉按:“阴黄

文档评论(0)

勤能补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