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8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研项目”(045B--05)研究成果之一
迁移理论在外语教学与研究中的应用﹡
The Application of the Theory of Transfer
to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李银仓, 黄喜玲
(兰州商学院外语学院,兰州7300200)
[内容摘要]本族语的迁移是二语习得研究中一个颇有争议而又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首先扼要介绍了迁移的概念和迁移理论的核心观点,进而讨论和评述了迁移理论在外语教学研究中的应用以及由此而引发的相关研究,最后探讨了迁移研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本族语;目的语;迁移;效应;外语教学
1. 引言
同样是非英语本族语者说英语,为什么来自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会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带有本族语者易于辨别的“外国腔”?本族语对外语或第二语言学习是否有影响?本族语与目的语某些方面的异同会不会使得目的语的学习变得相应的困难或容易?两种语言之间系统的对比分析,以及基于这种对比分析对习语者学习困难做出的预测,能否真正为目的语的学习提供帮助?习语者中介语中的语言错误是否真正与本族语的影响有关?这些都是应用语言学家、特别是二语习得(SLA)研究者和外语教学工作者长期以来所关注的问题,都与语言迁移或语际影响有关。本文试图通过对迁移理论的介绍和对语言迁移研究的评述,对这方面的问题做出尝试性的回答。
鉴于国内外语言教学与研究领域有时将“二语” 和“外语”混为一谈或干脆合二为一的情况,在讨论之前,有必要对此加以界定。由于语言环境和学习方式的不同,笔者认为对“第二语言”和“外语”、“习得”与“学习”加以区别是必要。德国学者Rǒsler (1995)指出,在目的语国度里生活和工作的外籍人,以非引导或语言班的形式学习对他的生存至关重要的另一门语言,这是第二语言习得;在课堂上或借助媒介工具在母语环境中学习目的语,带有极强的人为特征,又非生
活所迫,这是外语学习。另外,Krashen(1981)认为,“习得”是以获取或交流信息为目的、注
重意义而非形式的语言习得过程;相反,“学习”主要指有意识注重语言形式与规则的学习过程。笔者完全赞同这种区分。本文所谈的“外语教学”,主要是指在本族语环境中将目的语作为外语的教学。
2. 迁移的概念与迁移学说
“迁移”(transfer)的概念由来已久,最早源于教育心理学,迄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教育心理学对“迁移”的定义是“the carrying over of learned behavior from one situation to another”,即指人们将一种情境下所学的东西用于另一情景的倾向。在语言教学与研究领域, “迁移”有时亦称“语际影响”(cross-linguistic influence)。《朗文应用语言学词典》把“迁移”定义为 “the effect of one language on the learning of another” (Longman Dictionary of Applied Linguistics1985: 160)。美国学者T. Odlin(1989: 27)给出的定义则更加全面缜密:“Transfer is the influence resulting from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arget language and any other language that has been previously (and perhaps imperfectly) acquired.”
迁移有不同的类型。根据迁移的不同性质,可以把迁移分为“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和“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正迁移”指先行学习对后继学习有促进作用或积极效应的迁移,亦称“助长性迁移”。一般认为,只有当前后两种学习具有相似或相同特征时才会发生正迁移。例如,汉语和英语都属于SVO型语言,因此英语的基本语序对学习英语的中国学生来说就相对容易掌握。与此相反,“负迁移”是指先行学习对后继学习有阻碍作用或消极效应的迁移,也称“抑制性迁移”或“干扰”(interference)。例如,汉语是典型的左分枝语言,而英语是右分枝语言,这使得学英语的中国学生常常违反英语的“末尾加重”原则(end-weight principal), 生成许多不合语法规范的语句。另外,根据迁移的不同方向,迁移又分为“顺向迁移” 和“逆向迁移”。所谓“顺向迁移”,顾名思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