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从官渡之战看人才战略重才而兴 轻才而亡.docx

从官渡之战看人才战略重才而兴 轻才而亡.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前言:同样一群兵士,由不同的人指挥会有不同的生死命运;同样一台设备,由不同的人操作会有不同质量的产品;同样的市场,由不同的人开拓会有不同的结果。为何?无他,惟人才尔。 公元200年发生的官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经典决战之一。当时曹操的实力不足袁绍,但最后曹操以一万兵力击败袁绍十万大军,并进而统一北方,虽然战役的成败原因有很多,但归根结底还是曹、袁二人不同的人才观、不同的用人原则起了关键作用。 一、重“物”还是重“人”? 早在公元190年,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之时(袁绍是十八路诸侯盟主),当时,袁绍问曹操:“若事不辑,方面何所可据?”曹操反问袁绍:“足下意欲若何?”袁绍答道:“吾南据河,北阻燕代,兼沙漠之众,南向以争天下,庶可以济乎?”曹操答道“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从这方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曹、袁二人对事业成功的关键因素有不同的看法:袁绍认为,如果讨伐董卓不成功,自己就占据黄河以北地区,兼并北方的少数民族,进而以此为根本争夺天下;而曹操认为,广纳天下的人才和英雄,以正义之道驾驭他们,应该会无往不胜。袁绍以物为本,重实力,曹操以人为本,重人才,这是二者的本质区别,这种本质区别也决定了日后二者战略决战的胜败。 思考:古往今来,成大事者必先用人。对于企业来说,“才=财”,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还是人才的竞争。我们现在很多人都在谈核心竞争力,其实核心竞争力很简单,就是人,人决定了企业的利益,决定了企业的发展,决定了企业的规模。同样的设备、同样的原材料、同样的工艺,为什么会有不同质量的产品?因为人的不同,同样的渠道、同样的促销、同样的激励,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市场占有率?因为人的不同。现在对人才的呼声喊的很高,但实际上,真正重视的很少,对人才口头重视的很多,实际行动的很少,要不然,我们怎么会听到有这么多企业发生人才流失、精英团队频繁跳槽?我觉得企业领导者要经常反思的一个问题是,有没有把人真正作为公司的第一资源要素,有没有真正从内心深处认识到财富是谁创造的? 当然也有人要说话了,光重视人才就可以保证公司事业蒸蒸日上吗?答:非也,重视只是第一步,只是一个前提,如何选才、识才、用才同样重要。 二、取“名”还是取“实”? 袁绍虽然以物为本,重实力,但是袁绍并非就不知道人才的重要性,他自己也知道要成就一番事业,必须要用人。袁绍年轻的时候,倚仗其“四世三公”的显赫家族背景,在当时的京城洛阳广交天下豪杰。但是,袁绍当时结交的对象只限定在名人范围,其实还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声誉。而曹操就比较务实,不盲目相信名人,而看重实际能力,曹操讲过一句话:不得务虚名而处实祸,所以说,曹操用人,是非常务实的。这种人才思维方式在讨伐董卓之时就有体现。当时董卓大将华雄引兵汜水关,连斩盟军几员大将,各诸侯一筹莫展。袁绍长叹:可惜我的上将颜良、文丑不在现场,若是二人有一人在场,何惧华雄?话音未落,关羽请战,但袁绍见关羽只是刘备手下一名马弓手,遂不屑一顾,并说:让一马弓手出战,岂不让人笑话?然而曹操却见关羽仪表不俗,威风凛凛,于是极力保荐关羽出战,果然关羽温酒斩华雄,从此一举成名。 思考:选拔人才,首先要区分名人和能人,有些人很有名,但能力不一定很强,有些人很有能力,可能默默无闻。特别在一些存在论资排辈、按部就班的行业中,有些名人也只是时间积累的结果。现代社会是一个崇尚名人的社会,这是一种不好的倾向,这使得每个人都千方百计想为自己头顶上增添一些关环,所以很多人挖空心思去弄一些虚名,甚至花钱弄虚名,所以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人的名片上,写着很多协会、理事会的秘书长、理事长等。企业在选拔人才的时候,更应该看重人的实际能力,而不仅仅看重这个人的名声有多大。企业招聘人才的时候,不要眼睛只是盯着那些名校推荐来的三好学生,而要更加注重他能为企业带来什么?能做什么?有什么特长?有什么优势?这才是关键。   三、“知人善任”还是“任人唯亲”? 官渡之战前夕,曹操的谋士郭嘉分析曹操十胜、袁绍十败曾指出:“绍外宽内忌,所任唯亲戚,公外简内明,用人唯才,此度胜也。”也就是说,曹操知人善任,唯才是举,所用之人往往是依据的特色,发挥其长处;而袁绍用人,表面上看起来很宽容、很信任,实际内心深处还是防着别人的,所用之人往往凭着自己的喜好。其实袁绍集团也招揽了大批人才,比如说:田丰、许攸、沮授、审配等都是智谋之士,颜良、文丑勇冠三军、张郃、高览都是世之名将,可谓也是人才济济,为什么会失败呢,其实还是袁绍不知道知人善任。比如说田丰、沮授,都是大忠之士,在战前、站中都给袁绍提过很多正确意见,袁绍就是不听,他听郭图的,为什么呢?因为田丰、沮授都是大忠之士,他们出的意见往往是在分析当前形势的基础上、通过自己深思熟虑提出来的,却不一定适合袁绍

文档评论(0)

勤能补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