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7章第一讲种群的特一征和数量的变化教材第节.ppt

3第7章第一讲种群的特一征和数量的变化教材第节.ppt

  1. 1、本文档共6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第7章第一讲种群的特一征和数量的变化教材第节

内斗争是指某一区域的同种个体为争夺有限的资源和空间而发生斗争的现象,在种群衰退时虽然种群个体数量减少,但因棉叶被食用,其量也在减少,故种内斗争不一定减弱,D项错误。 [答案] AB [链一串] 1.两种增长曲线的比较   曲线 比较   “J”型曲线 “S”型曲线 前提条件 理想状态:资源无限、空间无限、不受其他生物制约 现实状态:资源有限、空间有限、受其他生物制约   曲线 比较   “J”型曲线 “S”型曲线 坐标 曲线 增长速率 适用范围 实验室条件下或种群迁入新环境最初一段时间 自然种群 2.种群“S”型增长曲线各段特点及应用 (1)曲线分析: (2)应用: ①b点应用:消灭害虫应尽早进行,将种群数量控制于加速期(b点之前),严防种群增长进入加速期。 [关键一点]  (1)环境容纳量≠种群能达到的最大值: 种群能达到的最大值则是种群在某一时间点出现的最大值,这个值存在的时间很短,大于环境容纳量。 (2)“J”型、“S”型曲线是研究种群数量增长而形成的两条 曲线,并不是种群数量变化的全部。种群数量变化的内容包括种群数量的增长、下降、波动等。 [通一类] 3.(双选)如下图所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增长,在 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增长。下列有关种群数量增 长曲线及其应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c点 B.种群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 C.防治蝗灾应在害虫数量达到c点时进行 D.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增长速率为0 解析: c点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利用这一特点,在进行渔业捕捞时,捕捞后的种群数量应保持在K/2这个值,以便获得更大的产量。然而,在害虫防治时,却应根据预期,在达到K/2点之前进行防治,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对于S型曲线而言,自始至终都有环境阻力的存在,而不是在d点之后;e点(K值)的种群增长速率为0。 答案: AD 4.(2012·温州一模)如右图表示某 个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 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 线,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甲、乙两个种群可能为竞争关系,甲的竞争力小 于乙 B.t2~t3时间内甲种群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但 出生率仍大于死亡率 C.t1~t2时间内甲、乙两种群呈“S”型增长,甲种群 从t2开始出现环境阻力 D.用恒定容积的液体培养基培养某种细菌,其种群 增长速率变化曲线可能如甲曲线 解析:从曲线可看出,甲、乙两种群可能为竞争关系,甲竞争力小于乙;t2~t3时间内甲种群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但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仍在增加;环境阻力是始终存在的,而不是出现在t2以后;由于培养基体积一定,营养物质被慢慢消耗,有毒物质产生,而使该种群增长速率曲线可能如甲曲线。 答案: C [做一题] [例3] 某生物兴趣小组开展探究实验。课题是:“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 实验材料、用具:菌种和无菌培养液、试管、血球计数板(2 mm×2 mm方格)、滴管、显微镜等。 酵母菌的显微计数方法: ①血球计数板:是带有微小方格刻度的玻璃片,用于在显微镜下对微生物的计数。 ②将含有酵母菌的培养液滴在计数板上,计数一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再以此为根据,估算试管中的酵母菌总数。连续观察7天,并记录每天的数值。 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所学知识,该课题的实验假设是:开始一段时间酵 母菌呈“J”型增长,随着时间的推移______________, 酵母菌呈“S”型增长。 (2)本实验没有另设置对照实验,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是否需要重 复实验?____________,试解释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吸取培养液计数前,要轻轻振荡几次试管,原因是 ____________。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当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 (4)请你设计表格处理实验数据。 (5)在该实验的基础上,根据你对影响酵母菌种群生长的因 素的推测,进一步确定一个探究实验的课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研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关系,其自变量为时间,因变量为酵母菌种群数量。表格的设计应体现出这些关系。 [答案] (1)环境中资源和空间变得有限 (2)该实验在时间上形成前后对照 需要 为了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3)使酵母菌分布

文档评论(0)

181****7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