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章 摩擦、磨损及润滑概述 摩擦磨损润滑和密封失效是现代机械系统的主要失效原因。 消极影响:消耗能源; 破坏精度(包括磨损和爬行); 增大噪声 积极作用:驱动(摩擦轮、无级变速) 缓冲,如宇航员座椅; 自锁,如钉子等 4.1 摩擦 摩擦分类:外摩擦(存在于两物体表面之间) 内摩擦(流体内部产生的粘剪力) 按照两表面的润滑状况,摩擦分为: 1)干摩擦----无润滑状态 2)边界摩擦——边界润滑状态 3)流体摩擦——流体润滑状态 4)混合摩擦——混合润滑状态 5)薄膜摩擦——薄膜润滑状态 一、干摩擦 二、边界摩擦 两表面加入润滑油后,在金属表面会形成一层边界膜,它可能是物理吸附膜,也可能是化学反应膜。不满足流体动压形成条件,或虽有动压力,但压力较低,油膜较薄时,在载荷的作用下,边界膜互相接触,横向剪切力比较弱,这种摩擦状态称为边界摩擦。 三、混合摩擦 当动压润滑条件不具备,且边界膜遭破坏时,就会出现流体摩擦、边界摩擦和干摩擦同时存在的现象,这种摩擦状态称为混合摩擦。 四、流体摩擦 4.2 磨损 磨损:运动副表面材料不断损失 磨损率: 单位时间内材料的磨损体积或重量 一、磨损过程(三阶段): 二、磨损分类:根据磨损机理可分为 1)粘着磨损: 形成:边界摩擦,载荷大,速度高,边界膜破坏,表 面尖峰接触。 现象:形成材料转移。 影响因素:材料硬度,表面粗糙度,载荷、速 度、温度,不同材料配副。 2)磨粒磨损/磨削 形成:表面微峰或外界硬质颗粒进入摩擦面。 现象:表面划伤或犁沟现象。 影响因素:环境,表面硬度、粗糙度。 3)疲劳磨损(也称疲劳点蚀) 形成:接触应力反复作用。轴承、齿轮。 现象:表层金属剥落,形成点蚀凹坑。 影响因素:表面硬度、粗糙度,润滑油粘 度。 4)冲蚀磨损 形成:一定速度的硬质微粒反复作用,表面受 法向力及切向力。燃气涡轮机叶片、水 轮机叶片。 现象:表面疲劳,材料损失。 影响因素:材料硬度。 5)腐蚀磨损-电化学作用 形成:空气中的酸、润滑油中的无机酸产生 化学作用或电化学作用。 现象:表面腐蚀并磨损。 影响因素:环境、润滑油的腐蚀性。 6)微动磨损 形成:小振幅、大频率、点或线接触。 现象:磨损面积小。 影响因素:载荷。 4.3 润滑剂和添加剂 润滑剂:润滑油、润滑脂和固体润滑剂 一、润滑油的粘度 1)动力粘度η 图示,长、宽、高各为1m的流体,如果使立方 体顶面流体层相对底面流体层产生1m/s的运动速度,所需要的外力F为1N时,则流体的粘度η为1N?s/m2,叫做“帕秒”,常用Pa?s表示。有时也用“(dyn ?s/cm2)泊P”、“厘泊cP”表示。 2)运动粘度 二、润滑油的特性 润滑油的粘度随温度的变化存在指数关系: 2、润滑油的粘压特性 粘度和压力的关系近似表示为: 3、油性:反映在摩擦表面的吸附性能 (边界润滑和粗糙表面尤其重要) 4、闪点:瞬时燃烧和碳化的温度; 5、凝点:冷却,由液体转变为不能流动的临界 温度; (低温启动性能) 6、极压性(EP):在重压下表面膜破裂的最大 接触载荷,用PB表示,(极限载荷) 7、酸值:限制润滑剂变质后对表面的腐蚀 三、润滑脂及其主要性能 组成:基础油+稠化剂+添加剂+澎润土 润滑脂的性能指标主要有:针入度、滴点、析 油量、机械杂质、灰分、水分等 四、固体润滑剂 用途:真空、辐射、重载等恶劣环境; 种类:MoS2,PTFE,石墨,氟化石墨, WS2、纳米材料 应用方法:涂镀,沉积,粘贴,嵌入,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