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高等分析化学2.浓缩与分离..ppt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浓缩与分离 2.1 富集与分离的应用范围和目的 在地球与宇宙科学、环境科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兴奋剂检查、法医、考古中,常需测定μg·g-1、ng·g-1、Pg·g-1甚至含量更低的组分。虽目前的不少分析方法有很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但有时仍不能直接测定。绝大多数需经过富集和分离才能实现测定的目的。有下列情况之一者,需经过富集和分离后才能准确测定: (1) 待测痕量组分的浓度低于测定方法的检测下限,检测仪器没有稳定有效的响应信号。 (2) 样品中存在的干扰物质的含量过高,杂质信号严重干扰或湮灭被测物质的响应信号。 (3) 待测组分在样品中分布很不均匀,需要处理大量的有代表性的样品,而测定方法只能容纳很微量的样品。 (4) 没有合适的标准样品进行比较和校正。 (5) 样品的物理、化学状态不能进行直接测定。 (6) 需要测定痕量组分的化学状态。 (7)样品本身太毒、太贵,放射性太强,不能直接排放到环境中。 环境水中的Pu的浓度为10-15Ci(居里)·L-1,要测定如此低浓度的Pu,不经富集是不可能的。 富集和分离的目的在于提高被测痕量组分在原始基体中所占的摩尔分数。它不仅可以延伸痕量待测组分的检测下限,而且对于提高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扩展仪器分析的应用领域,也有重要作用。 2.2 分离与富集效果的考察指标 (1) 回收率(RT) 回收率(RT)的定义: RT = QT/QoT×100% 式中:QT — 富集后被测痕量组分的量; QoT —富集前被测痕量组分的量。 一般讲RT 1。但要求RT≥0.95。但在同位素稀释法和放射化学分析法中,RT≤0.95也是允许的,但前题是RT要恒定不变。测定回收率的方法,最好采用示踪原子法,如此可保证测定没有遗漏,包括容壁、滤纸等上的残留。 (2) 富集倍数(F) 富集倍数(F)定义: F = RT / RM = (QT/QoT)/( QM/QoM) 式中:RM — 基体(其他非被测组分的总和)的回收率即QM/QoM。 所以,浓缩倍数的实质是信(号)噪(声)比的提高倍数。当然,若基体对测定没有干扰,也可用被测组分浓缩前后的浓度比确定浓缩倍数。 (3) 待测组分的沾污与损失小。 (4)方法应简单、快速,富集后的样品适于作进一步的处理。 (5) 方法应有一定程度的特效性和选择性。 (6) 处理样品量的能力大小。 2.3 富集方法之一:沉淀与共沉淀 沉淀与共沉淀是一个经典而又非常有效的富集与分离方法。它具有方法简便、设备简单的优点。 (1) 基体沉淀 将被测组分留在溶液中,将基体形成沉淀除去。可采取下列方法: a) 加入液体或气体沉淀剂,使基体形成难溶性的沉淀。如果基体和沉淀剂还可形成配合物,不要加入过多的沉淀剂。如: Pb2+ + 2I- = PbI2↓ PbI2↓+ 2I- = PbI42- b) 加入沉淀剂时,若不形成沉淀。一般可通过改变溶液的pH值使沉淀析出。 c) 加还原剂使基体以单质形式从溶液中析出。 d) 电化学沉积法 电解池两端加上电极并保持一定的电位,使金属离子以单质形式在阴极析出;或以氧化物形式在阳极析出。 e) 均相沉淀 利用化学反应使沉淀剂在溶液中缓慢、均匀的产生,进行均相沉淀,所得晶体颗粒大、易洗涤、易过滤、比表面积小、吸附被测组分的量也小。例如:淀淀Ca2+,可在酸性条件下加入沉淀剂(NH4)2C2O4,此时不沉淀。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