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水质研究者完美的监控计术
■ PAGE 446 ■
物理雙月刊(廿三卷三期)2001年6月
光電技術應用於淨水膜生化變化研究
黃智裕
永達技術學院電子系教授,亞太綜合研究院科技所 所長
黃智裕 1986年,1988年分別於成功大學電機系暨成功大學電機所碩士畢業畢業,從1991 to 1993,服務於美商 Interpoint 公司,專研厚膜混成電路,1996年於中山大學電機所博士業畢主修電磁波與天線。目前是於永達技術學院電子系教授,並參與國科會光電小組推動”光電科技應用於環境檢測技術評估”之計畫。
用於淨水的逆滲透膜上,會形成生物膜,而影響淨水效果。加州橘郡供水處的微生物研究人員,結合適當的光源、顯.影像處理技術,以最低的干擾程度,迅速地觀測生物膜的形成及清除方法。他們研發出以氮氣雷射激發的染料雷射做為光源,取得理想的螢光強度分布,成功獲得淨水膜生化變化的基本資訊。
對加州 Fountain Valley 橘郡供水處的研究人員而言,水的品質是他們的一項主要課題,該處在1933年設立,承擔橘郡北區的供水任務,在1989年之前,橘郡供水處並未負責就所管轄水井中的水進行取樣和分析,在1989年,它才將水質實驗室的規模及設備擴充、升級,以因應人口的成長和地下水污染的增高,現在,每天有六百萬加侖的水,流過該處的逆滲透淨水膜。
逆滲透膜之目的在於除去雜質,包括細菌,然而逆滲透膜使用一段時間後,淨水的高分子膜上,會形成生物膜,這生物膜是一種或多種自然微生物組成的複雜結構體,這些微生物之間由細菌的細胞外多醣酶(extracellular bacterial polysaccharides)膠結在一起,而這些有機物會使逆滲透膜的效率降低。
生物技術研究人員,運用一光電檢測系統,其中包括透射式顯微鏡、螢光顯微鏡、CCD相機、雷射光源,及微機電技術(MEMS) 於研究生物膜的生化變化。
結合微機電與光電影像分析技術的生化微生化檢驗系統的研發:
針對涵蓋種類繁多的水中細菌,需要運用多種影像處理方式來偵測,同時影像系統應用到實際淨水系統中進行檢驗時,會面臨許多技術上的困難,所以研究人員開發出結合微機電元件與光電影像分析技術的微生化檢驗設備及系統,以觀察生物膜中進行著的生化過程。
微機電元件的流體匣玻片(flow plat)的表面結構具有層流(laminar flow)狀的渠道(channel),內面鍍有試驗中的特定水處理高分子膜,當流體進入檢驗匣內的渠道,就會附著於高分子膜的表面,檢驗匣下方,引入透射式顯微鏡所需的光源,研究人員透過顯微鏡,觀察細菌的生化變化,若配合不同檢驗匣的高分子膜類型,研究人員可以摩擬淨化膜表面生化變化的情形(參看圖一)。
圖一: 利用微機電元件技術所製作的流體檢驗匣,可以搭配正立或倒立的顯微鏡使用,它使層流狀的液體流過石英蓋玻片視窗表面。
生化膜光電影像微生化檢驗系統,所採用的影像處理方式的特點是。在觀察細菌於生化膜上沉積、成長或以清潔劑清除細菌時,明視場顯微術(bright-field microscopy)和相差顯微術(phase contrast microscopy)是比較不干擾原有生化膜結構及生化過程的一種方式。
由於太強的光線會妨礙細菌的生長,所以在觀察生化膜上細菌的生長時,需要用很低照度的光源,同時也要用濾波片將光源中的紅外線成分消除,使用一種增強影像感度的CCD,可以用來攝取微弱光度的影像。根據研究結果,對於研究如何以清潔劑清除已形成的生物膜而言,雷射光源是很適合的;在研究生物膜本身結構時,通常使用相差顯微術和CCD攝影系統,為了詳細觀察生物膜上特徵的結構,研究人員需要採用二維和三維的螢光顯微術,研究人員以特定的螢光染料,標定生物膜內的特定細胞的位置,以及識別細胞的特性,同時測定螢光的強度及其分布,可以穫得細胞代謝的有機物分部狀況。
研究人員希望使用這種技術能找出生化膜上特定細菌的基因,未來他們還想到運用這種技術來研究特定的生物膜的螢光分析技術,例如,將膜上各處的螢光比值描繪成圖像,以顯示生物膜pH值的梯度;或偏振螢光分佈,可以顯示生化膜黏滯性的差異;以及測定曝光漂白後之螢光復元時間,能夠追蹤生物膜內的流體動態。
通常螢光顯微影像分析只能獲得單色影像,該實驗室研究人員組合兩種或三種影像技術,形成一RGB碼的彩色影像,並以三維影像的方式,顯示同一個位置上一種或多種生物膜的生化變化情形。該處的研究人員用逆疊積演算法(deconvolution algorithm),把傳統的共焦顯微影像堆疊起來,而重建三維的影像資料,這種方法,很短時間就可以獲得完整的立體影像圖片,且可減低螢光染料長時間退化所造成的影響(參看圖三)
光源的選擇
上述技術的每一種應用要搭配適當的光源,例如採用白熾光源、水銀燈、氙氣短電弧閃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