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腰椎滑脱症诊断治疗.ppt

  1.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手术治疗:适用于Ⅱ°以上的滑脱,有神经根及马尾的压迫症状而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 手术目的:解除神经根及马尾的压迫、矫正脊柱畸形、稳定脊柱。 手术方法: 包括神经根减压、滑脱复位、内固定及植骨融合 。 滑脱椎体的融合是手术治疗的最终目的。 腰椎固定融合术的方法 1. ALIF: 经前路椎间融合 2. PLIF: 经后路椎间融合 3. PLF: 经后路椎旁融合 根据三柱理论: ALIF可以稳定前柱和中柱,但不能行后方减压。 PLF 可以行后方减压,并可以稳定后柱。但腰椎的稳定前柱中柱更重要。 PLIF可以稳定前柱和中柱,又可以行后方减压。 目前公认最稳的方法是:PLF+PLIF 顺便提一下Denis?三柱理论 前柱:前纵韧带、椎体前1/2和椎间盘的前部; 中柱:后纵韧带、椎体后1/2及椎间盘的后部; 后柱:椎弓、黄韧带、椎间小关节和棘间韧带。 植骨融合方法: 后路椎板间植骨或“H”状植骨 峡部不连的直接植骨 侧后方横突间植骨 前或后路椎体间植骨 椎间植骨融合器(BAK)或钛钢螺纹融合器(TFC) 、Prospace 、TELAMON等。 髂骨植骨融合 优点: 植骨接触面积大 ,X线骨愈合明显。 缺点: 晚期可出现椎间隙狭窄 ,手术难度增大出血多,供骨区疼痛。 椎间融合器 优点:维持椎间高度,简化手术,出血减少。减少取骨部疼痛。 缺点:椎间融合器中骨能否与椎体愈合目前无法证实,另外打入套筒时有时需切除部分小关节,影响后柱的稳定。 复位与内固定器械: 早期如哈氏棒、RF、 Steffee、Dick、Roy-Camelle、Zielke等。 目前以RF-Ⅱ系统、 CD、SOCON、TENOR、DYNALOK、TSRH等内固定系统为主。 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侧后方植骨融合内固定 PLF+PLIF(螺纹Cage) 进针平面图 PLF+PLIF(TELAMON) 术前 术后 正确掌握腰椎滑脱的治疗原则: 1、不是所有的腰椎滑脱都需要治疗 2、伴有腰痛的腰椎滑脱并非都需要手术 3、根据滑脱的严重程度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 4、滑脱椎体的融合是手术治疗的最终目的 腰椎滑脱症的诊断和治疗 历史回顾 1782年比利时医师Herbinlaux最先描述了腰5椎体在骶骨上向前滑移的病例。 1854年Kilian提出脊柱滑脱症的概念,将其定义为“一个椎体与其相邻的下一椎体相对向前滑移”。 1855年Robert指出椎弓缺陷是本症的基本病变。 国内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报道椎弓崩裂与脊柱滑脱。 1957年Taillard将脊柱滑脱症定义为“由于关节突间连续断裂或延长而引起椎体与其椎弓根、横突和上关节突一同向前滑移。” 腰椎滑脱的病因及分类 Ⅰ、先天性:与宫内发育、家族及种族有关   Ⅰa:关节突发育不良呈水平排列 ,常伴脊柱裂。 Ⅰb:关节突呈异常矢状排列,后方支持结构发育不良,但椎弓多完整。  Ⅰc:其他先天畸形如先天脊柱后凸和前或后成角畸形等。 Ⅱ、疲劳性骨折:均为峡部应力骨折所致。 人在处于站立时,下腰承受的压力较大。导致迁移的分力作用于骨质相对薄弱的峡部,长期反复作用可导致疲劳性骨折及慢性劳损损伤。 a:峡部疲劳骨折不愈合致峡部崩裂。 b:峡部疲劳骨折愈合,椎弓完整但拉长。 峡部崩裂后引起滑脱的过程 正常 峡部骨折 峡部不连 脊柱滑脱 Ⅲ、退行性:脊柱和关节突长期退行性不稳,前滑椎体的下关节突发生小压缩骨折导致关节突变为水平方向,且伴旋转不稳定。女性发病率为男性的6倍。但该型滑脱很少超过Ⅱ度。也称假性滑脱。 Ⅳ、创伤性:见于严重的后伸性损伤,如空军飞行员、运动员、重体力劳动者。其病程较慢,与急性骨折-脱位有区别。 后伸性峡部疲劳骨折 Ⅴ、病理性:由全身或局部骨骼病变引起, 较少见。 Ⅴa:全身性骨病,如骨质疏松症等。 Ⅴb:局部性骨病,如骨感染、肿瘤等。 Ⅵ、手术后滑脱:如脊柱后路融合减压术后,因术中切除过多后方支持结构,上位椎体应力集中出现滑脱。 峡部不连及脊柱滑脱的病理改变 峡部不连椎弓的异常活动:峡部为纤维软骨样骨痂,其内有脊神经后支和窦椎神经的分支,椎弓的异常活动可刺激神经末梢引起疼痛,并可向臀部及股后侧放射。 腰骶部软组织及小关节的劳损:滑脱后脊柱重心线后移,腰背肌、腰部韧带、

文档评论(0)

kbook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