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程序性细胞死亡到与细胞衰老
第一节 程序性细胞死亡 死亡是生命的普遍现象,但细胞死亡并非与机体死亡同步。正常的组织中也发生细胞死亡,它是维持组织机能和形态所必需的。 一、细胞的死亡方式 (一)细胞坏死 是细胞受到急性强力伤害时立即出现的反应。 早期表现为细胞膜破坏,线粒体肿胀。 继而溶酶体破裂,细胞内容物流出, 引起炎症。 (二)细胞凋亡 (三)自噬 坏死细胞的形态变化 (二)细胞凋亡cell apoptosis Kerr( 1972)最先提出,与细胞坏死的区别是: ①细胞通过出芽的方式形成许多凋亡小体; ②凋亡小体内有结构完整的细胞器; ③不引起炎症; ④线粒体无变化,溶酶体活性不增加; ⑤内切酶活化,DNA有控降解,凝胶电泳图谱呈梯状; ⑥凋亡通常是生理性变化,而细胞坏死是病理性变化。 程序性细胞死亡 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是一种基因指导的细胞自我消亡方式。 PCD和细胞凋亡的区别在以下方面: PCD是功能性概念,凋亡是形态学概念。 PCD的最终结果是细胞凋亡,但细胞凋亡并非都是程序化的。 PCD存在于胚胎发育过程中。 小结 坏死与凋亡的区别 诱导细胞凋亡的因子 ◆物理性因子,包括射线(紫外线,? 射线等), 较温和的温度刺激(如热激,冷激)等 ◆化学及生物因子:包括活性氧基团和分子,DNA和蛋白质合成的抑制剂,激素,细胞生长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抗Fas/Apo-1/CD95抗体等 细胞凋亡的分子调控机理 ●线虫(C.elegans)凋亡研究发现ced3,ced4基因促进细胞凋亡,ced9基因阻止ced3/ced4的激活,抑制细胞凋亡。Ced3哺乳类同源物是ICE(Interleukin- 1-converting enzyme),即Caspase1 ●Caspase家族与凋亡 ●Bcl-2家族、线粒体与细胞凋亡 ●细胞凋亡的分子机理 BCL-2家族成员 第二节 细胞的衰老 又称老化,指细胞随着年龄的增加,机能和结构发生退行性变化,趋向死亡的不可逆的现象。 衰老和死亡是生命的基本现象,衰老过程发生在生物界的整体水平、种群水平、个体水平、细胞水平以及分子水平等不同的层次。 一、细胞衰老的特征(一)形态变化 (二)分子水平的变化 1.?DNA:复制与转录受阻,端粒DNA、mtDNA缺失。DNA氧化、断裂、缺失和交联,甲基化程度降低。 2.? RNA:含量降低。 3.?蛋白质:含成下降,发生修饰、交联。 4.? 酶分子:活性中心被氧化,金属离子丢失,酶分子的二级结构,溶解度,等电点发生改变,酶失活。 5.?脂类:不饱和脂肪酸被氧化。 二、细胞衰老的分子机理 (一)差错学派 代谢废物积累:如:脂褐质 自由基攻击:导致DNA、蛋白质变异,正常细胞内存在清除自由基的防御系统: 酶系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 非酶系统:维生素E,醌类等电子受体。 (二)遗传论学派 1、细胞有限分裂学说 “Hayflick”极限,即细胞最大分裂次数。 L.Hayflick (1961)报道,人的成纤维细胞在体外培养时增殖次数是有限的(60~70代)。 细胞增殖次数与端粒DNA长度有关。 2、重复基因失活学说:如哺乳动物rRNA基因数随年龄而减少。 3、衰老基因学说 子女的寿命与双亲的寿命有关; 各种动物都有相当恒定的平均寿命和最高寿命; 成人早衰症:平均39岁时出现衰老,47岁生命结束; 婴幼儿早衰症:1岁时出现明显的衰老,12~18岁生命结束, 早衰症患者体内解旋酶发生突变 。 Caenrhabditis elegans的平均寿命仅3.5天,该虫age-1 单基因突变,可提高平均寿命65%,提高最大寿命110%。 (2).细胞凋亡的两种基本途径 死亡信号途径 线粒体途径 2.Apaf-1 凋亡酶激活因子-1(apoptotic protease activating factor-1),线虫的同源物为ced-4。 作用:参与线粒体凋亡途径,该基因敲除后,小鼠神经细胞过多,脑畸形发育。 Apaf-1与cyt c、ATP/dATP结合后,召集caspase-9,形成凋亡体(apoptosome),激活caspase-3,启动caspase级联反应。 3. bcl-2基因家族 含有1-4个Bcl-2同源结构域(BH1-4)。分两类:抗凋亡基因,如:Bcl-2;促凋亡基因,如:Bax。 促凋亡蛋白能引起线粒体外膜通透性改变,导致cyt c释放,引起凋亡。 bcl-2相当于线虫的ced9。主要定位于线粒体膜、也存在于ER和外核膜,拮抗促凋亡蛋白的功能。 Bcl-2 gene family(Zimmermann 2001) 4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