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一地球与地图高频考点7正午太阳高度的实践应用练习.docVIP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一地球与地图高频考点7正午太阳高度的实践应用练习.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一地球与地图高频考点7正午太阳高度的实践应用练习

PAGE PAGE 1 7 正午太阳高度的实践应用 (2018·石家庄调研)某地理爱好者在我国某城市固定地点观察日落影像,每次他都用相机多次曝光后再将多幅影像叠加起来,形成一幅日落轨迹图。依上述拍摄手法,他在某日(地方时18时17分日落)拍摄日落轨迹,经过一段时间后的某日(地方时18时38分日落)在原地又拍摄了一次,得到日落轨迹,将两次的日落轨迹重叠如图所示。据此回答1~2题。 1.若他第一次拍摄日落轨迹那一天的正午太阳高度是67°,则该地纬度最接近(  ) A.40°N B.35°N C.26°N D.19°N 2.他两次拍摄日落轨迹的日期可能分别是(  ) A.4月5日、5月4日 B.7月1日、8月1日 C.9月10日、10月9日 D.11月8日、12月10日 (2018·安徽名校合作体联考)绿地面积是评价住宅小区的重要指标,如图为“我国华北平原的低碳社区住宅景观设计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3.此时太阳能热水器基本可以最大程度利用太阳辐射,则此时接近(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2018·包头质检)12月22日,我国某中学地理小组进行太阳高度角和当地经纬度观测,操作方法:在操场上选择一点A处,垂直于地面放置一个竹竿(竿长2米),以竹竿为中心,画一个半径为2米的圆圈,将观测到的竹竿端点在地面所投影的变化记录在操场平地上,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4~5题。 4.该地的地理坐标约为(  ) A.122°30′E,21°34′N B.120°E,45°N C.117°30′E, 21°34′N D.120°E, 23°26′N 5.该地一年中有两次出现“立竿无影”的奇观,其中一次发生在6月8日前后,另一次发生的时间为(  ) A.4月4日前后 B.6月22日前后 C.7月5日前后 D.9月9日前后 (2017·深圳调研)下图为“广东省某重点中学教学楼(部分)的顶层示意图”。据图完成6~7题。 6.教室以采光好、强光不直接射入为宜,下列教室可能符合此条件的是(  ) A.教室1 B.教室2 C.教室3 D.教室4 7.当教室4正午屋内地面光照面积不断增大时,下列叙述可信的是(  ) ①该地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减小 ②该地肯定昼短夜长 ③该地昼长不断缩短 ④太阳直射点向南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下面图1为“我国某地(40°N,112°E)南坡的植树造林整地模式示意图”,图2为沿图1中PM一线所作的剖面图。该模式是先在山坡上沿等高线挖沟,将沟内挖出的底土在沟前培埂(图2中A处),再用沟上沿的活土回填到沟的下方(图2中B处),最后在内斜坡一侧(图2中C坡)栽种小树苗。根据图文材料完成8~9题。   8.一年中正午时分,图2中沟内小树苗能全部被阳光照射的时间约为(  ) A.60天 B.100天 C.180天 D.340天 9.6月22日,昼长约为15小时,图2中沟内小树苗全部能照射到阳光的时间约为(  ) A.1小时 B.2小时 C.3小时 D.4小时 答案精析 1.C 2.A [第1题,第一次拍摄时,地方时18时17分日落,第二次是18时38分日落,表明该地昼长大于12小时,且白昼渐长,由此推断第一次拍摄时间应在春分后不久日期。假设该地春分时正午太阳高度为67°,可计算出该地纬度为23°。第一次拍摄时间在春分后不久,春分日正午太阳高度应稍小于67°,因此当地纬度应稍高于23°,最接近的是26°N。第2题,根据题意可知,该地昼长大于12小时且白昼渐长,可判断出拍摄日期位于春分日到夏至日之间,故选择A。] 3.B [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此时太阳直射点大致位于北纬15°~20°,接近夏至日,因此答案选B项。] 4.A 5.C [第4题,竿影最短时,当地时间应为正午12时,而北京时间为11:50,计算得当地经度为122°30′E。日影最短时影长为2米,即正午太阳高度为45°,计算得当地纬度为21°34′N。第5题,一年中有两次出现“立竿无影”,反映太阳直射,而两次直射的时间应关于夏至日(6月22日)对称,一次发生于6月8日,计算得另一次发生于7月初。] 6.B 7.D [第6题,要取得良好的采光效果,教室方位应坐北朝南,南方没有物体遮挡,依据太阳东升西落,上午光线较弱,下午较强,强光不直接射入的为教室2,因此B正确。第7题,当教室4正午屋内地面光照面积不断增大时,太阳直射点向南移,该地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减小,①④对;太阳直射点向南移,该地昼长不断缩短,③对。] 8.B 9.C [第8题,只要正午太阳高度达到60°,沟内小树苗即可全部被阳光照射,计算可得,太阳直射北纬10°时,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为60°,大于60°的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smfj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