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乳腺癌规范六化诊治
* 1、UICC (International Union Against Cancer):国际抗癌联盟,创立于1933年,国际抗癌联盟拥有来自80个以上国家,超过270个会员组织的独立、非政府的协会。国际抗癌联盟是非营利性的、非政治性的,也是非宗教性的组织。其总部设于瑞士的日内瓦。他在全球与无数的抗癌志愿专家合作,共同开创并执行计划,并致力于四个策略方向:癌症预防与控制、烟害防制、知识转移、以及能力建立和支持性的护照。 2、AJCC( (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美国癌症联合会:成立于1959年1月9日.组织这一机构的源动力来自人们期望为美国医学行业建立一个可被广泛接受的癌症临床分期系统,帮助医务人员选择最有效的治疗,评价预后并评估控制肿瘤的方法。 3、TNM分期系统包括4种分类形式:① 临床TNM分期( M):为手术治疗提供依据,所有资料都通过原发瘤首诊时经体检、影像学检查和为明确诊断所施行的病理活检获得。② 病理TNM 分期(pTNM):用来评估预后和决定是否需要辅助治疗,综合了临床分期和病理学检查结果。③ 复发瘤TNM分期(rTNM):当患者无瘤生存一段时间后复发时所收集到的信息,是为进一步治疗作依据。④ 尸检TNM分期(aTNM):用于生前未发现肿瘤,尸检时才发现的病例。此外,在cTNM或pTNM前面添加前缀“m ”,表明是多发癌的分期,添加前缀“y”表明这个分期是在放、化疗过程中或后做出的,如mpT1N0M0代表多发性病理I期乳腺癌。 4、临床分期和病理分期均应记录在病历中,病理分期不可取代临床分期。在某一特殊病例中,对正确的T、N、M评级有疑问时,可选择相应的下一个级别。此款同样适用于分期。 * 4.1 肿瘤大小的测量 4。l。1 原发瘤大小的临床测量(T) 最好在没有实施任何治疗前进行,如果患者实施了多点粗针活检,要根据影像学和组织学所见进行重建。 4.1.2 原发瘤大小的病理测量(pT) 仅计算浸润成分,要去除原位癌部分,如导管内癌(原位癌)成分是4 cm,而浸润癌成分仅为0.5 cm,肿瘤应按照浸润 癌的大小归类为pTla。 4.1.3 原位癌划分不论大小,只要没有浸润成分就归为Tis。再划分为导管原位癌(DCIS)或小叶原位癌(LCIS)时,既有DCIS又有LCIS的病例归为DCIS。 4.1.4 当存在多个微小浸润病灶(直径均1 ran3)时,以测量最大病灶为准,而非将各浸润灶大小叠力口。 4.1.5 如果显微镜下见到分离的浸润癌巢,要结合影像学所见判断是单一癌还是多发癌。如果是单一癌,要把这些癌巢看作是一个整体,沿最大径测量肿 瘤大小。如果是多发癌,则按照最大肿瘤的大小进行T分类,而非将各肿瘤的大小叠加。保守意见,只有发生在不同象限的肿瘤才被看作是独立原发癌。 4.1.6 双侧乳腺癌要各自分期。 4.1.7 皮肤侵犯的定义是全层受累,包括表皮。如果表皮完整,仅有局灶真皮受累,不能算作真正的皮肤侵犯,要根据原发瘤的大小划分。 * 1、腋窝淋巴结:最多见的淋巴结转移部位;原发肿瘤越大,病期越晚,腋淋巴结转移率越高,转移数越多;腋淋巴结有无转移,单凭临床经验常有误差,临床与病理间误差约为25%,临床认为阴性而病理检查阳性约占20%~40%,临床阳性而病理阴性的占30%;常规病理检查阴性的淋巴结再作连续切片检查,可发现18%~33%的阴性淋巴结实际为阳性。 2、内乳淋巴结:乳腺癌转移的第一站淋巴结;内乳淋巴结的转移率与病灶部位及有无腋淋巴结转移有关;腋淋巴结阴性,原发癌在外侧区,转移率约为5%;在内侧区,转移率约为15%;腋淋巴结阳性,原发癌在外侧区,转移率约为25%;在内侧区,转移率高达50%. 3、1997版AJCC第五版未将淋巴结区分为临床还是病理分期。 * 第5版AJCC分级属于1997年版。 * 1、淋巴结转移灶大小:在第5版中,微小转移灶的定义是指最大径≤2mm的淋巴结转移灶,属于pNl1a。没有刻意区分微小转移灶(micrometastases)和孤立肿瘤细胞(isolated tumor cells)。而第6版规定微小转移灶不同于孤立肿瘤细胞,微小转移灶的最大径仍然是≤2mm,但必须0.2mm,才可能具备恶性行为的组织学条件,如细胞增殖或肿瘤周围间质反应(但并非必须),属于pN1mi;孤立肿瘤细胞是指最大径≤ 0.2mm的淋巴结转移灶,这种转移灶既可以通过常规HE切片,也可以通过免疫组化染色发现,属于pN0(i+)。孤立肿瘤细胞通常不表现恶性活性。 2、淋巴结转移数目:第5版,无论多少个腋窝淋巴结受累,只要不发生融合和固定就归为pN1;而第6版。根据腋窝淋巴结受累的数目并结合临床征象分别归属于pN1~pN3。 3、受累淋巴结的组别 3.1 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