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山西中医学坠院方剂教研室.ppt

  1. 1、本文档共7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山西中医学坠院方剂教研室

二.药量的增减变化 (2)由于药量的改变,引起君臣配伍关系的变化,故主治证与功用亦随之而变。 方剂 药物、用量与配伍 功用 主治病证 君 臣 佐 使 小承气汤 大黄四两 枳实三枚 厚朴二两 (大黄直入阳明不用使药) 攻下热结 阳明腑实证,潮热谵语,大便秘结,胸腹痞满,苔黄,脉数 厚朴三物汤 厚朴八两 枳实五枚 大黄四两 行气通便 气滞腹满胀痛,大便不通,身无热。脉弦 三.剂型更换的变化: 此种变化,是指组成药物及其用量、配伍关系不变,而只是根据病情需要更换剂型,从而改变其治疗作用。 方剂 名称 药物、用量与配伍 主治病证 备注 君 臣 佐 使 理中丸 干姜 人参 白术 甘草各三两 中焦虚寒,脘腹疼痛,自利不渴,病后喜唾 丸者缓也,证轻而偏中焦 人参汤 上焦阳虚之胸痹证,心胸痞闷,气从胁下上逆抢心 汤者荡也,证重而偏上焦 这三种变化往往是合并使用的,不可拘泥其一 方剂 名称 药物、用量与配伍 主治病证 备注 君 臣 佐 使 麻黄汤 麻三量 桂二两 杏仁七十个 甘草一两 外感风寒表实证 发汗散寒,宣肺平喘 (以发汗解表为主) 麻杏甘石汤 麻四、石八 五十 二两 风热壅肺之喘证 辛凉宣泄,清热平喘 (以清泄肺热为主) 本章要点 掌握方剂的组成原则 掌握组方基本结构及其涵义 掌握方剂组成变化的常见形式 第五章 剂型 一、汤剂 “汤者,荡也,去大病用之” 汤剂的特点:制作简单,吸收快,能迅速发挥疗效,便于随证加减。故适用于病证较重,病情不稳定者。 二、散剂 “散者散也,去急病用之” 散剂的特点是:制作简便,吸收较快,节省药材,便于服用和携带。 三、丸剂 “丸者,缓也,舒缓而治之也” 特点:吸收较慢,药性持久,节省药材,便于携带和服用。 四、膏剂 五、丹剂 第六章 煎药法和服药法 1、煎药容器:“银为上,磁次之” 通用有盖的砂锅 2、煎药用水 :洁净为宜,水量浸过药面1寸左右. 3、煎药火候 武火——急火煎(解表药,芳香药) 文火——慢火煎 (补益药和有毒的药) 4、煎药方法 第一节 煎药法 煎药方法 1.煎药前先将药物浸泡20-30分钟再煎,其有效成分 易于煎出。 2.特殊煎服法: ①先煎:介壳类、矿物类、含泥沙多的药物。 ②后下:气味芳香,药效易于发挥或走散的药。 ③包煎:对咽喉、消化道有刺激的药物以及易于 粘锅的药物。如赤石脂、旋覆花、车前子等。 ④单煎:贵重的药物。 ⑤磨汁:质地坚硬药。如羚羊角、犀角等。 ⑥溶化:胶质类的药、粘性大而易溶的药。 第二节 服药法 服药时间: 病在上焦,食后服 病在下焦,食前服 补益药与泻下药,空腹服 安神药,临卧服 对胃肠有刺激的,食后服 服药次数 1.汤剂一般1日1剂,每剂分2—3次服。 2.特殊病证汤剂可一日2-3剂,分数次服。 3.膏、丹、丸、散、酒之类,每日服2-3次。 服药方法 ①汤剂大多宜温服 ②解表剂宜乘热服 ③热证用凉药宜冷服,寒证用热药宜热服。 ④真寒假热证,热药冷服。 真热假寒证,寒药热服。 ⑤昏迷而吞咽困难者,宜鼻饲。 ⑥烈性或毒性药,宜从少量开始,逐渐加量。 ⑦服药宜避风寒,药后宜静息片刻。 古方药量考: 晋代以前:10黍=1铢 6铢=1分 4分=1两 16两=1斤 斛、斗、升(6两)、合 汉代:1两=1钱 书名 成书年代 作者 载方 历史意义 五十二病方 早于 《黄帝内经》 - 283 现存最早的方书 黄帝内经 战国时期 - 13 最早的中医经典,包括治则治法、组方原理、组方体例等理论,为方剂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伤寒论 东汉,约 B.C.205 张仲景 113 314 最早将理法方药融为一体,方书之祖 金匮要略 262 千金要方 唐A.D.652 孙思邈 5000余 唐以前方剂之总结 千金翼方 唐A.D.682 约2900 外台秘要 唐A.D.752 王焘 6000余 保存了《深师》《集验》《小品方》等内容 书名 成书年代 作者 载方 历史意义 太平圣惠方 宋,公元992 医官院,王怀隐等 16834 历史上第一部由国家组织编写的方书 圣济总录 宋,1117年 赵佶 近20000 堪称宋代方书之大成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宋,公元1252年 788 历史上第一部由国家编制的成药药典 伤寒明理论·药方论 金,公元1156年 成无己 20 开方论之先河(第一次以君臣佐使剖析组方原理) 普济方 明,公元1406年 朱橚 61739 现存古医籍载方最多的方书 第二章 方剂与治法 第一节 治法的概述 1.概念: 治法是在辨清证候,审明病因、病机之后,有针对性地采取得治疗原则。

文档评论(0)

186****077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