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科研训练论文数据基带延迟线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本科生科研训练结题报告 数据基带延迟线的设计 项目类型: 校级普通项目 负责人: 1007810120 魏明君 小组成员: 1003110108 严蕾 1016120115 朱梅虹 指导教师: 芮义斌 副教授 2013年9月4日 摘要 延迟线在电子工程系统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传统的方法是采用模拟延迟线,用专用的脉冲延迟器件实现延迟控制,其缺点是动态范围小。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延迟技术由于其卓越的抗干扰性能和灵活的控制方法,在许多方面优于模拟延迟。数字延迟线的基本原理为:将前端输入信号进行采样变成数字信号以便存储,经存储后恢复输出。其存储时间的长短即为数字延迟线的延迟时间,改变存储时间也就能改变延迟时间。本文主要是基于verilog语言和FPGA设计延迟线,用于将接收到的目标信号进行采样、延时、回放。 首先,我们查阅资料,了解延迟线国内外研究现状,学习常见的几种设计方案。通过对这些方法进行比较,论述它们的优缺点,最后综合比较得出,本文所用的利用FIFO存储器的方法是最优的。 然后,我们将设计延迟线电路分为ADC,DAC,FIFO三个模块来分别实现。结合单个模块的功能要求,我们分别选择了芯片AD9461,AD9777和IDT72V36110并完成了它们的硬件电路连接。 最后,我们在理解原理的基础上,对三个模块分别进行软件编程,其中核心模块FIFO的设计比较复杂,我们通过verilog语言编程实现对内部工作状态转换,我们设计了7种工作状态,来完成“存储部分”的设计。 我们通过quartus软件对程序进行编译仿真,得到相应的仿真时序图,利用仿真结果验证了延迟线设计的准确性。 关键词:数字延迟线,FPGA,Quartus,Verilog,FIFO 目录 TOC \o 1-2 \h \z \u HYPERLINK \l _Toc326430779 一、延迟线原理 PAGEREF _Toc326430779 \h 1 HYPERLINK \l _Toc326430780 1.1课题研究背景 PAGEREF _Toc326430780 \h 1 HYPERLINK \l _Toc326430781 1.2延迟线实现方式 PAGEREF _Toc326430781 \h 1 HYPERLINK \l _Toc326430782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4 常见的延迟线设计方法 PAGEREF _Toc326430782 \h 2 HYPERLINK \l _Toc326430783 二、 总体电路设计 6 HYPERLINK \l _Toc326430784 2.1总体原理 6 HYPERLINK \l _Toc326430785 2.2 ADC模块 7 HYPERLINK \l _Toc326430786 2.3 FIFO模块 8 HYPERLINK \l _Toc326430787 2.4 DAC模块 12 HYPERLINK \l _Toc326430791 三、软件设计 PAGEREF _Toc326430791 \h 18 HYPERLINK \l _Toc326430792 3.1 ADC模块 PAGEREF _Toc326430792 \h 18 HYPERLINK \l _Toc326430793 3.2 DAC模块 PAGEREF _Toc326430793 \h 19 HYPERLINK \l _Toc326430794 3.3 FIFO模块 PAGEREF _Toc326430794 \h 25 HYPERLINK \l _Toc326430795 四、总体电路设计 31 五、 HYPERLINK \l _Toc326430796 结论 PAGEREF _Toc326430796 \h 32 六、 HYPERLINK \l _Toc326430798 参考文献 PAGEREF _Toc326430798 \h 32 PAGE \* MERGEFORMAT PAGE \* MERGEFORMAT 1 一、延迟线原理 1.1课题研究背景 延迟线在电子工程系统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在许多电子对抗干扰机中,需要对接收到的目标信号进行存储,然后经干扰调制后再发射回目标信号。其中,延迟线的作用是将电信号延迟一段时间。在雷达系统中诸如MTI延迟对消、干扰机距离欺骗信号产生以及相控阵中相位偏移控制等都有应用。但传统的方法是采用模拟延迟线,例如固定长度传输线,

文档评论(0)

58633400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