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枯雷尔氏菌ralstoniasolanacea好rum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研究.docVIP

青枯雷尔氏菌ralstoniasolanacea好rum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研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青枯雷尔氏菌ralstoniasolanacea好rum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研究

中 国 农 业 科 学 41卷 11期 车建美等:含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青枯雷尔氏菌确良(Ralstonia solanacearum) 中国农业科学 2008,41(11): Scientia Agricultura Sinica 收稿日期:2007-11-06;接受日期: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项目(2006AA10A211),福建省财政专项-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基金(STIF-Y03),福建省计委项目(闽计农经[2002]48号),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6J0068),福建省外专局项目(Y20063500001),福建省农林科学院项目(闽农科院发[2005]256-13) 作者简介:车建美(1977-),女,山东乳山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生物技术及生物防治。Tel:0591E-mail:chejm2002@163.com。通讯作者刘 波(1957-),男,福建惠安人,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为微生物生物技术与农业生物药物。TelE-mail:fzliubo@163.com 青枯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 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研究 车建美1,2,蓝江林1,刘 波1 (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所,福州 350003;2福建农林大学生物农药与化学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福州 350002) 摘要:【目的】采用电击法对青枯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进行gfp/luxAB基因双标记,研究标记前后菌株的生长差异、以及侵染性和致病性的变化。【方法】通过电击法进行青枯雷尔氏菌的遗传转化,采用番茄组培苗对标记菌株的侵染条件和侵染过程进行初步研究。【结果】成功地采用gfp/luxAB基因标记了青枯雷尔氏菌。标记后的菌体细胞形状与亲本菌株形状相同,均为长椭圆形,近杆状,整个细胞呈现绿色荧光,PCR结果表明,从标记青枯雷尔氏菌菌株的基因组DNA中扩增出约3.0 kb的gfp基因片段。标记菌在对数生长期,荧光素酶活性快速增加,到稳定期,荧光素酶活性降低。在无选择压力条件下连续移植20次,仍然保持均匀而且强烈的绿色荧光,荧光稳定性保持在100%。gfp基因标记前后的菌株在培养的最适温度、最佳pH值及生长曲线上基本一致,在番茄组培苗内的侵染路线相同,致病力均达到90%以上。【结论】利用gfp和luxAB融合基因成功转入青枯雷尔氏菌,融合基因在标记菌株中的表达高效稳定。导入的gfp基因对宿主的生长特性及致病性没有影响。 关键词:青枯雷尔氏菌;电击法;gfp/luxAB基因 GFP Tagging Ralstonia solanacearum with gfp/luxAB mini-Tn5 CHE Jian-mei1,2, LAN Jiang-lin1, LIU Bo1 (1Agricultural Bioresource Research Institute, Fuji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uzhou 350003; 2Key Laboratory of Biopesticide and Chemical Biology, Fujian Agricultru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Ministry of Education, Fuzhou 350002) Abstract: 【Objective】The Ralstonia solanacearum strain was chromosomally tagged with the marker genes gfp and luxAB by electroporation. The growth properties and the pathogenicity of the tagged strain and the wild type strain were compared in this paper.【Method】The R. solanacearum strain was transformed by the electroporation. The condition and processor of the invasion of the GFP-tagged strain was observed in the tomato tissue culture plants. 【Result】 Transformant wa

文档评论(0)

181****7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