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食开用菌菌种生产
瓶内装有培养基,在25℃下,培养24H。孢子落到培养基上后,取出耳片,塞上棉塞继续培养,然后再转入试管中培养。 2-3天后孢子散落在培养皿中,加入无菌水,用针筒吸取孢子液,接种在斜面培养基中央,置于22-26℃恒温箱中培养即可。 ③整菇插种法 4、菌褶涂抹法 将伞菌子实体用75%酒精表面消毒,按无菌操作用接种环直接插入两片菌褶之间,轻轻地抹过褶片表面,然后用划线法涂抹于试管培养基上。 3、空中孢子捕捉法 在子实体周围形成“孢子云”的上方倒放培养基平板或将装有培养基的试管口对准孢子云飘动的方向,使孢子附着在培养基表面,再盖上皿盖或塞上棉塞,用塑料胶水纸封好培养。 孢子分离得到的母种、必须进一步提纯复壮,当母种定植一星期左右,菌丝布满斜面时,选择菌丝健壮、生长旺盛无老化、无感染杂菌的母种试管,进而转管扩大,一般到栽培种,转管不宜超过5次。 孢子分离得到的母种,必须通过出菇试验,鉴定为优质菌种后,才可供生产使用。一般菌类如平菇、凤尾菇、香菇、金针菇和草菇等,都可用多孢分离法获得母种。 二、单孢子分离法 进行单孢子分离后,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使两个优良品系的单孢子进行杂交,从而培育出新品种。 2、稀释法 显微操作器分离单孢主要用于杂交育种、孢子极性的研究等。操作前都需要一定的技术训练,适合有条件的科研单位使用。 1、显微操作分离法 (1) 连续稀释法 挑取一定量孢子,经连续稀释后,直到每滴稀释液中只有一个孢子,然后滴入试管中保温培养。当发现单个菌落时,转到新试管中继续培养,并通过镜检以确定是否为单孢菌落。 (2)平 板 稀 释 法 挑取少许孢子在无菌水中形成孢子悬浮液,取几滴涂于培养基上,用无菌玻璃三角架推平。经48-72h后,镜检孢子萌发情况。在单个孢子旁做好标记,然后将其转接到斜面培养基上,待菌落长到lcm左右时进行镜检,观察有无锁状联合;初步确定是否是单核菌丝。 2、涂抹法 ①孢子液制备 取多孢分离所收集的抱子印,用沾湿无菌水的接种环从抱子印中沾取少量抱子,放入无菌水试管中,充分振荡。 ②接种、培养 将Iml无菌吸管吸取的孢子悬液加1-2滴2%琼脂于培养皿平板中央混合,用消毒的玻璃刮铲涂抹抱子悬液,使均匀分布在整个培养皿的平板上,放人25℃温箱中培养。 ③筛选 找到萌发的孢子,用尖细的接种针或细玻璃棒针将单抱子挑出,移入新的培养皿平板或试管斜面中培养。 二、 组织分离法 组织分离法 是利用子实体内部菌肉组织来获得菌种的一种最简便的方法,是生产上常用的一种分离菌种的方法。 组织分离是一种无性繁殖过程,所得到的菌种是营养后代,后代不易变异,菌株可保持原品种的优良品质。但如采用感染病毒的子实体进行组织分离时,常得到带病毒的菌丝体。 (一)子实体组织分离法(以伞菌为例) 组织分离时,用75%酒精棉球擦拭双手及接种工具。点燃酒精灯,将尖头镊子烧灼灭菌;随后将种菇纵向撕成两半,于菌柄、菌肉交界处切取火柴头大小的组织块,迅速抖落到试管中,烧灼管口 及棉塞,塞上棉塞。这些操作都是在酒精灯火焰无菌区域进行的。 (二)胶质菌类组织分离法 一种方法是将耳片反复用无菌水冲洗,切成0.5cm小块移入培养基,于28℃下进行培养; 另一种方法是剖取尚未展开耳片的耳基团内的组织块进行分离。 茯苓、猪苓等的子实体不易采集,而它们的菌核却易获得,利用菌核分离,能得到该菌的纯菌种。 将菌核表面洗净,用75%酒精溶液消毒,切开菌核,取中间一小块组织接种在PDA斜面培养基上,塞上棉塞,在25℃下培养。 (三)菌核组织分离法 在挑取组织块时,应取大一点,因菌核是贮藏器官,其大 部分是由贮藏物质一多糖物质构成,仅有少量菌丝。若挑得过小,只挑到贮藏物质而没有挑到菌丝,分离就不成功。 蜜环菌、假蜜环菌等子实体难得,也无菌核,可用菌索来分离获得其菌种。 用沾有75%酒精溶液的棉花将菌索表面黑色皮层轻轻揩擦2—3次,在无菌操作条件下去掉黑色外皮层(菌鞘),抽出其中白色菌髓部分,用无菌剪刀将菌髓剪下一小段,移植在培养基上,保温培养,即可获得菌种。 菌索比较细小,在分离时极易污染,因此在培养基中应加入适量的抑菌的青霉素或链霉素。 (四)菌索分离法 三、基内菌丝分离培养法 利用食用菌生长发育的基质作为分离材料,来得到纯菌种的一种方法,叫基内菌丝分离法。 此种分离方法适宜只有在特定的季节才出现,而且是朝生暮死,不易采得子实体的品种。基内分离法与组织分离法不同之处是,干燥的菇木或耳木中的菌丝常呈休眠状态。接种后有时并不立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