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歷代竹枝詞 民權素詩話--蔣抱玄 竹枝詞本巴渝間俚歌,唐貞元中劉夢得守巴土,惡其里歌之褻陋,遂自著十二章,教市兒唱之。情詞盡妙,於是藝苑中乃有此體。竹枝之作,其難殆不亞於詩,或且過之,蓋其欲清新,欲雋永,而更欲雅俗共賞也。如世傳之“收拾廚房掛著麻,紅裙脫卻步如車。鄰東有事鄰西去,記得姑姑要杏花”諸什,則是其正宗矣。 予幼聞人誦《田家峒竹枝》二十首,詞率鄙俚不足道。唯予家舊抄本有兩章云: “垂髫弟弟慢前行,路在田邊記不清。東岸桃花西岸柳,亂飛蝴蝶亂啼鶯。” “屋邊包穀十分收,火炕焦乾滿竹樓。老土財東真享福,熱伏常煮臘豬頭。” 予絕愛第一章。竊謂此詩前後頗有懸殊,疑非一手之作也。又某學使有《五溪竹枝詞》一章,亦雋峭可喜,而蠻溪土俗,因之可以想見矣。詞曰: “五溪山水清且雅,五溪女子會當家。五溪男兒不識字,火墨壁上畫叉叉。” 徽城竹枝詞-清-吳梅顛 竹枝詞“志土風而詳習尚”,以吟詠風土為其主要特色,故與地域文化結下了不解之緣。它往往於狀摹世態民情中,洋溢著鮮活的文化個性和濃厚的鄉土氣息,這對於許多學科特別是社會文化史和歷史人文地理等領域的研究,具有極為重要的史料價值。 隨著近十數年來地域文化熱的升溫,竹枝詞也愈益受到世人的關注,各類竹枝詞資料集陸續編纂出版,其中,既有分地域編纂的,又有按年代匯輯者。前者以《中華竹枝詞》(雷夢水等編,北京古籍出版社1997年12月版)為代表,後者則有2003年出版的《歷代竹枝詞》(陝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12月版)。 《歷代竹枝詞》由王利器先生宣導輯錄,主要編纂者王慎之女士、王子今教授,長期關注竹枝詞資料的收集、整理和研究,曾於1994年10月出版了《清代海外竹枝詞》(北京大學出版社),從一個獨特的角度為中外文化交流史的研究奉獻了一批資料。此次,他們歷經多年的悉心翻檢和努力爬梳,終於完成了這一集大成之作。 該書輯錄了從唐代到清末歷代詩人所作的竹枝詞二萬五千餘首,全書共八編,以朝代為序,分別為唐宋元明、清順治康熙雍正朝、清乾隆朝、清嘉慶朝、清道光朝、清咸豐同治朝和清光緒宣統朝,並將未能判別年代者,歸入清代外編。 較之《中華竹枝詞》,《歷代竹枝詞》增加了近四千首,這是迄今為止中國國內收錄竹枝詞最多的一部資料集,其中有一些屬首次披露的竹枝詞,為歷史學、民俗學、文學等領域的研究提供了相當珍貴的史料。 《歷代竹枝詞》一書由於是按年代排列,從中我們可以相當清晰地把握從唐宋元明迄至清末竹枝詞的發展脈絡。由此可見,入清以後雖然也不乏文人借題發揮、抒發個人情感的題材,但大致說來,從竹枝詞的內容來看主要反映了兩種趨勢: 一是竹枝詞涉及的地域愈益廣泛,內容也更加多樣化,作者不僅來自全國各地,而且域外的竹枝詞也層出疊現(除了《歷代竹枝詞》中收錄的少量外國人的竹枝詞外,還有如日本人的《日本竹枝詞》和朝鮮人的《海東竹枝》等竹枝詞資料彙編)。 二是竹枝詞寫實的成分愈來愈高,詩注部分的分量明顯增加,其總體趨勢則是愈來愈貼近民眾的日常生活,因此,從社會文化史的角度來看,清、民國以後的竹枝詞尤其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 竹枝詞包含的歷史資料 竹枝詞包含有多方面的歷史資料,可供學術研究採擷。譬如,“豫楚滇黔粵陝川,山眠水宿動經年。總因地窄民貧甚,安土雖知不重遷”。這是說江西地狹人稠,百姓背井離鄉四處遷徙,無論是河南、湖北、雲南、貴州、廣東,還是陝西、四川,到處都有江西人的身影。 “漫說玉山無玉剖,近聞梅嶺有梅探。舟車經過數千里,東北浙西西粵南”。玉山是贛東北的一個縣份,當地同樣是因生計問題,清代前期有大批百姓或是南下廣東,或東進浙西。 由此可見,江西的確是移民的主要輸出地,這造成了明清史上“江西填湖廣,湖廣填四川”的移民浪潮。關於這一點,在四川的省會成都,有一首竹枝詞這樣寫道:“大姨嫁陝二姨蘇,大嫂江西二嫂湖。戚友初逢問原籍,現無十世老成都。” 這是說一家中的女人,或嫁與陝西人,或嫁與江蘇人,而娶來的媳婦亦或是江西人,或是湖廣人,家庭成員的原籍可謂五湖四海,當時已沒有超過十世的“老成都”了。這說明當時的成都,真是五方雜處,各地的人們相互通婚。 “湖廣填四川”的移民,不僅及於城市,在廣大鄉村也影響深遠。“分別鄉音不一般,五方雜處應聲難。楚歌那得多如許,半是湖南寶老官”——這是《旌陽竹枝詞》的描摹,詩中的寶老官,是指湖南寶慶府人。從中可見,旌陽一帶雖然是五方雜處,但以湖南寶慶人為數最多。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綿竹縣令陸箕永《綿州竹枝詞十二首》:“村墟零落舊遺民,課雨占晴半楚人。幾處青林茅作屋,相離一壩即比鄰。”“詩注:川地多楚民,綿邑為最。地少村市,每一家即傍林盤一座,相隔或半里或里許,謂之一壩。” 這首詩字面上是說,綿竹當地的村落非常稀疏,稀稀拉拉,裏面住著一些兵燹戰亂劫後餘生的百姓,在當地務農的人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