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岩土工程评价与设计方法讲座分-岩土工程评价方法(上)
有的人说高填方路堤这样的柔性土工结构没有地基承载力的问题,只有稳定性和变形的问题;这个说法对吗? 有人说高填方的地基承载力无需考虑,是因为经过修正后,地基承载力非常高,这个说话对吗? 试验如何模拟工程条件? 指标的选用应该考虑以下因素:(1)试验过程中的应力路径和排水条件能否模拟现场的加载情况?(2)试验指标是否便于获得或积累了相当的经验?为模拟现场的应力路径和排水条件,一般分UU、CU、CD试验。 实际上CU试验用于计算土压力时,并没有真正模拟现场的应力路径。CU实验中,剪切过程中是围压不变,轴向应力增大到破坏;而支护结构中则是竖向压力(自重应力)不变,而水平向应力变化。规程中之所以考虑采用CU试验指标,个人认为很大程度上是经验。 为了模拟土样原始受力状态,那也应该是给土样加上它原来所受到的自重应力,并在该自重应力下固结到原来的密实程度,但这样一来似乎应该叫作自重预固结后再快剪,并不是统一固结到0.005mm的固结快剪。 不固结不排水试验与固结不排水有什么区别; 固结变形稳定标准的工程意义; 预固结后的不固结不排水试验与固结不排水试验有什么区别; 如何选择预固结压力以及与第1级固结压力的关系; 模拟基坑开挖应力路径的试验是怎么做的。 如果是纯地下室,以顶面填土压重的方式平衡浮力,那么无论在施工阶段或者使用阶段,上浮的危险性还是比较大的。 尽管设计时,抗浮稳定性验算具有一定的安全度,但由于施工不能实现设计所考虑的工况,或者设计没有验算最不利的施工情况,一旦这种情况发生,上浮就有可能出现。 例如,验算抗浮稳定性时把填土重力和地下室结构的自重都考虑在内,这并没有错。 但实际上当浮力产生的时候,是不是填土已经完成,是不是结构自重已经形成,那不一定。比方说,基坑开挖时采用止水帷幕和坑内降水,在浇筑底板时,坑内的降水井管就成为浇筑混凝土的障碍,这时候能不能停止降水,将井管拔掉?此时如果停止了降水,当底板浇筑以后,作用在底板上的浮力已经产生,而此时地下室的顶板尚未浇筑,顶面的填土尚未填筑,没有出现抗浮稳定验算时考虑的这些重力,你说会不会浮起来? 要保证不产生上浮的事故,要么不停止降水,以后再来处理这些井管,要么设计时就不考虑顶板和填土的自重,采取增加抗拔桩的措施来平衡浮力。 还有一种情况是地下水位超过了设计时考虑的水位,也就是所说发生了设计时没有能考虑的附加荷载,那当然也会发生上浮的事故。 事实上,上面讲到的这些原因所产生的地下室上浮事故,都有发生过。地下室上浮是非常严重的工程事故,上浮时地下室可能开裂,而且会倾斜,修复和加固都很困难,也有可能报废的。 在1996年,海口市曾经发生过2层地下室浮出地面的事故。那年9月19日~21日,海口市经受到12级台风的袭击,拌有400mm以上的大暴雨,海水位高出海岸边地下水位,局部地带产生海水倒灌现象。21日凌晨,在巨声呼啸之后,似觉地动楼摇,但见深埋地下,体积达3万立方米以上的巨型地下室,突然窜出地面5~6m。 这个地下室底面积3040m2,自重149280kN,上浮以后呈西高东低,西端吃水深度4.85m,东端吃水深度5.95m,平均吃水深度5.4m,而单位面积的抗浮能力可由下式计算: kPa 与浮力54kPa比较,相差的5kPa主要是由地下室内留有30cm积水以及下黏附着从持力层带上来的土体。从这个上浮的地下室浮力平衡的分析来看,在抗浮失稳的过程中,地下室与土体之间的摩擦力非常小,因此在抗浮分析中,不宜考虑摩擦力的阻浮作用。 8. 抗浮设计案例分析 上部结构:1-13轴~2-21轴为本工程两处独立的商场和电影院部分,为地上3层,地下2层,高度20.4米。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楼、屋面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1-1轴~1-13轴为本工程办公部分,为地上12层,地下2层,高度59.0m。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楼、屋面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 本工程的地下部分,由大面积的地下二层组成,不具有人防功能。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楼面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柱网8400×8400mm。地下室底板采用梁板结构,板厚为500mm,板顶标高为:-8.800mm,底板底标高:-9.300m。室内外高差为:300mm。地下二层顶板采用180mm厚,C30混凝土,双层双向配筋。 办公部分地下一层顶楼面板厚为:180mm。商场部分在地下一层顶板开洞的相邻楼板加厚到200mm,其余部分楼板厚度为:150mm,边梁加大到600×800mm。由于地下室面积较大,且与主体地下部分连在一起,为解决温度收缩产生裂缝以及沉降差异等问题,在结构纵横向设置多条0.8m宽的后浇带。 1月下旬发现地下室出现结构性裂缝,在地下二层的顶板处,局部框架梁柱的节点区域都出现了裂缝,在地下室的底板出现了连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