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8年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5《古诗四首》渡汉江教案 冀教版
PAGE
PAGE 4
《渡汉江》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是宋之问从泷州(今广东罗定县)贬所逃归,途经汉江(指襄阳附近的一段汉水)时写的一首诗。诗人记述了还乡之情,描写了一个长期在外,得不到家里的书信的人,回乡途中担心家里出事,遇到熟人也不敢相问的情景,主要突出了人物的心态。这首诗曲折含蓄,真切细致。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习古诗中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过程与方法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古诗,并能背诵。借助注释了解古诗的的大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会作者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古诗,并能背诵。借助注释了解古诗的的大意。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图片和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诵读引入
渡汉江
【唐】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设计意图】通过诵读古诗,引入本文的古诗。
了解背景,学习生字
1、走近作者
宋之问:(约656~约712),字延清,名少连,汉族,汾州隰城(今山西汾阳市)人,初唐时期的诗人,与沈佺期并称“沈宋”。
主要作品:《度大庾岭》《渡汉江》等。
2、学习本文的生字“岭”“力”。
3、学会注音“怯”“渡汉江”。
4、理解词语“来人”:渡汉江时遇到的从家乡来的人。
【设计意图】了解了作者和字词,为了更深入地理解古诗,老师送给大家一把金钥匙,这就是核心问题和串珠问题。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理解诗句。
三、初读感知,梳理文章
1、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流放岭南与亲人断绝了音信,熬过了冬天又经历一个新春。
2、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越走近故乡心里就越是胆怯,不敢打听从家那边过来的人。
3、师小结
这是诗人久离家乡而返归途中所写的抒情诗。前两句主要写追叙久居岭外的情况,后两句抒写接近家乡时矛盾的心情。全诗表现出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挚爱之情和游子远归家乡时不安、畏怯的复杂心理。
【设计意图】学生学会翻译诗句,更能体会作者的内心,通过总结,把握全诗的结构和感情。
四、品读释疑
1、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一个“断”字和一个“复”字把诗人困居贬所时那种与世隔绝的处境,失去任何精神慰藉的生活情景,以及度日如年、难以忍受的精神痛苦展现得淋漓尽致。
2、探究:说一说诗歌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贬居岭外,又长期接不到家人的任何音讯,一方面日夜思念家人,另一方面又时刻担心家人的命运,怕他们由于自己的牵累或其他原因遭到不幸,这种担心越走近家乡的时候越强烈。通过这两句诗我们可以强烈地感触到诗人此时强自抑制的回家的急切愿望和由此造成的精神痛苦。
3、熟读古诗,想象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
《渡汉江》描绘的场景是一位贬居他乡的人在返回故乡时离故乡越近心中越害怕回到故乡,但又渴望回到故乡的矛盾心理,只能坐在船头任船儿载着自己向故乡而去。
【设计意图】通过解析诗句提出问题,表达作者因等待团聚过久,在团聚即将来临之际,突发不祥之感,深怕出现意外而团聚不得的复杂心理。透过“情更怯”与“不敢问”,读者可以感触到诗人此际强自抑制的急切愿望和由此造成的精神痛苦。
五、课文小结
《渡汉江》是诗人久离家乡而返归途中所写的诗,表现出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挚爱之情及游子远归家乡时激动、不安、畏怯的复杂心理。
六、课外拓展
1、推荐阅读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国学诵读
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李白《静夜思》)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贺知章《回乡偶书》)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3、有关家乡的俗语
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土窝。
水是家乡的好,人是故乡的亲。
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
课后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尝试背诵古诗。
八、板书设计
渡汉江?????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教学反思:
初唐诗人宋之问的《渡汉江》(以下简称“宋诗”)写的是贬客归家之心事,本诗的感情之真、反接之奇、渲染之妙。
(一)、感情之“真” 古人曰:“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宋诗之所以能引起读者感情上的某种共鸣,首先归因于诗人的真情实感。正如宋之问称《渡汉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8年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6单元 18《富饶的西沙群岛》教案2 新人教版.doc
- 2018年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6单元 20 美丽的小兴安岭说课稿 新人教版.doc
- 2018年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6单元 19《航天飞机》课件 苏教版.ppt
- 2018年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6单元 20《美丽的小兴安岭》习题课件 新人教版.ppt
- 2018年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6单元 习作:这儿真美习题课件 新人教版.ppt
- 2018年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6单元 20美丽的小兴安岭课件1 新人教版.ppt
- 2018年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6单元 20《美丽的小兴安岭》(第2课时)课件 新人教版.ppt
- 2018年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6单元 习作:这儿真美课件 新人教版.ppt
- 2018年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7单元 20军神(第1课时)教案 苏教版.doc
- 2018年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7单元 20军神(第1课时)课件 苏教版.ppt
- 2018年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5《古诗四首》渡汉江一课一练 冀教版.doc
- 2018年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5《古诗四首》渡汉江课件 冀教版.ppt
- 2018年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5《红马的故事》课件 鄂教版.ppt
- 2018年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2 新人教版.doc
- 2018年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八单元 23《雷鸟太太的时装(一)》教学设计 鄂教版.doc
- 2018年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八单元 23《雷鸟太太的时装(一)》教学课件 鄂教版.ppt
- 2018年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八单元 23《雷鸟太太的时装(一)》分层练习 鄂教版.doc
- 2018年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八单元 23《雷鸟太太的时装(一)》教案 鄂教版.doc
- 2018年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八单元 23《雷鸟太太的时装(一)》(第2课时)教案 鄂教版.doc
- 2018年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八单元 23《雷鸟太太的时装(一)》课件 鄂教版.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