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下水的成因有渗入、凝结、埋藏等。地下水源于: 大气降水渗入或水汽凝结的:原始成分继承渗入或凝结水源的基本特点,一般M都较低,且富含O2、N2、CO2等气体; 地表水渗入的地下水与地表水成分特点相近似,它可以近似河、湖淡水而富含HCO3-成为低矿化水,可以近似海水而富含Cl-成为高矿化水; 古沉积盆地中的埋藏水,其化学成分与海、湖水相近,由Cl-、Na+ 组成其主要离子,并含有Br、B、I等微量元素。后来地质变质,比现代海水M更高(达数百g/L,现代海水常35g/L),微量元素也较高,长期封闭的还原环境,SO42-极少,而H2S含量增高。Ca2+含量较多; 岩浆分异及岩石变质分解的水,研究不多,仅根据间歇泉观察,知温度高,矿化度低,富含Si,B,F等微量元素,及CO2、H2、CH4、H2S、NH3等气体。 * 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形成与变化作用 1.水与岩石的相互作用 2.地下水在自然环境中的物理、化学作用 3.地下水中微生物与有机质的生物化学作用 1)溶滤作用 2)阳离子的交替吸附作用 * 1)溶滤作用 是岩石中的一部分物质进入水中的作用。最基本作用。它破坏矿物结晶格架而使一部分元素进入水中;对岩石,它将可溶部分带走 溶滤与溶解的区别:溶解是全部物质进入水中,溶滤是部分物质进入水中。广义来说,溶滤作用包括溶解作用。 在风化壳中最广。地下水交替循环强烈,溶滤作用的地下水成分,与地下水的周围介质——岩石的性质关系密切。 如石灰岩区地下水多为低矿化的HCO3-Ca型水;花岗岩往往是HCO3-Na型水;富含石膏的沉积岩中的地下水SO42-及Ca2+含量常常较高;火山地区的地下水中F、B、Li等微量元素含量明显增高;在有金属硫化矿床的地带,地下水中SO42-含量较高,且常含有某些金属元素,如Cu、Pb、Zn、Si、Ni等。这些金属元素在水中往往成为“水晕”,常可以据此找到这些原生矿床。 * 根据各种盐类在蒸馏水中的溶解度,可将化合物划分为以下几类: (1)极易溶解的(极易带出的)化合物 属于这类的有K和Na的卤化物、硫酸盐、碳酸盐、氟酸盐、硅酸盐和硼酸盐等。 (2)溶解的(可带出的)化合物 属于此类的有Ca、Mg、Ni、Zn、Fe、Mn、、Cu的卤化物和重碳酸盐类。 (3)难溶解的(带出微弱的)化合物 属于此类的有Sr的硫酸盐,Ba、 Sr、Zn、Ag的碳酸盐和SiO2。 (4)最难溶的(活动性小的)化合物 属于此类的有Pb、Cu、Ba的碳酸盐,Zn、Cu、Mg的硅酸盐及AgCl等。 (5)不溶解的(稳定的)化合物 属于此类的有Fe、Mn、Ti、Co的氢氧 * 地下水所处的环境(温度、压力)各处是不同的。 元素从风化壳岩石中被水带出的能力,可用水迁移系数(Kx)来衡量。水迁移系数是指元素在水中的干涸残渣的含量与这种元素在该区域岩石中含量之比。Kx值越大,说明元素在风化壳中被带出的能力越强。从表2-1可清楚地看出,Cl、S最易从风化壳中被水带出,Ca、Mg、Na、F次之,Si、Ni、Cu、Co、Mo、Mn较弱,最弱是Fe、Al、Ti、Sc、Zr等,它们以溶解的状态迁移的能力很弱,甚至不迁移。 * 元素迁移系列 水迁移系数值 1000 100 10 1 0.1 0.01 0.001 最易带出的 Cl,Br,I,S 易带出的 Ca,Mg,Na,F(Sr,K,Zn) 活动的 Cu,Ni,Co,Mo(?),V(?),Mn,Si,P 惰性或完全不活动的 Fe,Al,Ti,Sc,Z,rHf,Nb,Ta,Rn,Re,Ir,Pb,Sn 上述元素在风化壳中以水溶液的形式进行迁移的性质,还决定于地质条件及气候条件。如一些极难溶的金属硫化物,在地质历史进程中由于长期的物理化学作用的结果,使其发生氧化形成硫酸盐类,而变得易于迁移;又如在沼泽地区,Fe、Mn就很容易从风化壳中浸出,使水中Fe、Mn含量增高,因此上述系列在不同条件下是可以改变的。 * 2) 阳离子的交替吸附作用 土壤和岩石表面常带负电荷,吸附阳离子,水中的离子与岩、土表面吸附的离子之间,常发生互相置换,从而改变地下水成分和性质,这种作用称为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又称胶体吸附作用)。 交替吸附作用的强弱,取决于岩、土对离子吸附能力的强弱以及水中离子成分、浓度和离子价的大小。 岩、土吸附能力的强弱与其比表面积大小相对应。颗粒越细小,则比表面积越大,其吸附能力越强;水中离子浓度越大,越易被吸附;离子价越高,越易被吸附。离子被吸附的能力强弱顺序如下: Fe3+>A13+>Ba2+>Ca2+>M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精品文档)垂直电商平台解决方案PPT演示课件.pptx
- [中学联盟人教新目标七年级英语上册-Unit-9-My-favorite-subject-is-science-单元课件(共122张PPT).ppt
- 《顶碗少年》PPT课件.ppt
- 《行政强制法》讲义.ppt
- 《最苦与最乐课件》课件.pptx
- 【基础医学】分子寄生虫学第一讲.ppt
- 03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预报体系V2.0.pptx
- C3单组元的热力学教程.ppt
- CLOT-品牌营销-分析.ppt
- JAVA实现RSA加密文件的毕业论文答辩PPT.ppt
- 中考语文总复习语文知识及应用专题5仿写修辞含句子理解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课获奖课件.pptx
- 湖南文艺版(2024)新教材一年级音乐下册第二课《藏猫猫》精品课件.pptx
- 湖南文艺版(2024)新教材一年级音乐下册第三课《我向国旗敬个礼》精品课件.pptx
- 高中生物第四章生物的变异本章知识体系构建全国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微课赛课特等奖课件.pptx
- 整数指数幂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课件.pptx
- 一年级音乐上册第二单元你早全国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微课赛课特等奖课件.pptx
-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实数27二次根式第四课时习题省公开课一等奖新课获奖课件.pptx
- 九年级物理全册11简单电路习题全国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微课赛课特等奖课件.pptx
-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9邹忌讽齐王纳谏省公开课一等奖新课获奖课件.pptx
- 2024年秋季新人教PEP版3年级上册英语全册教学课件 (2).pptx
最近下载
- 网上支付与安全教学设计 教案全套 1-网上支付与安全概述---11-网络金融.doc
- 2024零碳城市建设评价指南.docx
- 物业小区安全隐患排查及整改措施.docx VIP
- 2025年新疆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时间及计划申报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 2024昆十中教育集团·白塔中学夏季教师及专职员工招聘(18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 2024年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完整答案.docx VIP
- TCRHA-床旁超声评估压力性损伤技术规范.pdf
- 一种攀爬机器人用夹爪.pdf VIP
- 06互联网营销师-通用知识第6章-客户关系管理.pptx
- 研课标说教材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