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 绪论
输电线路故障定位研究的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电力的需求也与日俱增,大容量,远距离输电和大电
网互联是我国电网发展的趋势和特点。2004年12月27日,国家电网公司党组会议提出发
展特高压输电技术,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核心的坚强国家电网的战略构想。2006年9月
13日,晋东南-南阳-荆门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变电站及线路大跨越工程
初步设计正式通过了审查,这标志着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进入全面建设阶段。特高
压和智能电网已成为我国电网发展的新方向。电压等级的提高对电力系统输电线路的安
全运行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输电线路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电能的输送,它的正常运行关系到整个
电力系统的安全和稳定。由于高压输电线路往往较长,而且途中地理和气候环境比较复
杂,故障的发生不可避免。特别是随着输电线路电压等级和输送容量的不断提高,输电
线路故障往往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导致电网的崩溃。
高电压等级的架空输电线路输送容量大,工作环境恶劣,尤其是在环境恶劣的高山
丛林地区,山区线路杆塔跨距和导线垂弧大,容易发生风偏短路事故;丛林地段由于地
理、气候的原因,雷雨季节经常发生对树枝放电而引起的短路故障。对于输电线路的故
障点的确定,传统的方法是运行人员通过对故障录波信息的分析,确定故障点的可能位
置,然后由巡线人员到现场对线路进行巡检,找出故障点位置,这种方法消耗大量的人
力物力,而且耗时,不能满足如今社会的电力需求,经济性很差。如果能够根据不同的
故障特征快速准确地判定故障点,不仅能有助于及时修复故障线路,而且能大量节省巡
线的人力和物力,确保整个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减少因停电造成的经济损失,具有巨
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1,2]。
故障定位方法研究的发展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后期,人们就开始了利用行波对架空线的故障测距研制。六十
年代中期,人们对多传输线的行波传输规律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加上电子技术的发展,
进一步促进了行波测距的发展。七十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在电力系统的应用,尤
其是微机保护和故障录波装置的开发和投运,加速了故障测距技术实用化的进程。与此
同时,故障测距算法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1979年M.T.Sant和GPaithanka首次提出了利
第 1 页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绪论
用一端电压和电流的适用于单端电源系统的故障定位方法。1982年Takagi和1983年
A.Wisznicwski先后提出利用故障前后的电气量,将电力网络分解成正常状态网络和故
障分量网络,考虑负荷电流的影响,并且求取故障分量电流分布系数解决两侧系统阻抗
的影响。1985年L.Eriksson考虑了系统运行方式变化的影响,提出了远端馈入补偿算
法,应用解二次方程的方法求解故障距离。1988年Sachdev和Agaral提出了最早的双端
测距思想[3-6]。
国内外故障测距研究现状和主要方法
故障定位技术在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己经取得
了很多有价值的成果。但是电力系统结构复杂多样,影响故障定位精度的因素很多,对
输电线路精确故障定位到目前为止还有很多问题没有完全解决。当前输电线路故障定位
方法主要有两类[7]:一类是阻抗法,另一类是行波法。
阻抗法
线路故障时故障回路的阻抗(电抗)与故障距离成正比,阻抗法即通过故障时测量到
的电压、电流通过求解以差分或微分形式表示的电压平衡方程计算出故障回路阻抗(电
抗)来估算故障距离。包括单端法和双端法[8]。单端阻抗测距法多以线路集中参数模型为
基础,其本质是本质根据测量端单端的电压、电流之间的关系,从中消去未知量,得到
含故障距离 x的方程。从计算的角度而言,可简单归结为迭代法和解二次方程法。若忽
略被测线路的分布电容,可以采用解微分方程法计算。可以采用电流相位修正法或者零
序电流相位修正法提高定位精度。迭代法有时可能出现收敛到伪根或难以收敛甚至不收
敛的情况,解二次方程法存在区内伪根的问题。此方法的定位精度不高主要是由于不能
消除故障点过渡电阻、对端系统运行阻抗、负荷电流等因素的影响,不适合长距离输电
线路[9-11]。
双端阻抗测距算法有很多,一般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基于两端同步采样数据的算法,
算法简单,但同步采样不易实现:二是基于两端非同步采样数据的算法,要求对采样数
据进行同步化,算法复杂,计算量大[12-14]。双端法都必须使用信道来传递线路两端信息,
两端的同步误差会对定位精度带来较大影响。利用双端信息的阻抗法原理上可以消除过
渡电阻等的影响,做到精确测距,但是要求硬件成本较高,双端同步的方法需要 GPS提
第 2 页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绪论
供同步时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