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两次世界大战间中国银行业
两次世界大战间的中国银行业
1918年至1937年,即两次世界大战间的这段时期,在近代中国历史上占有特殊地位。许多影响此后中国历史的制度和因素,都可以在这段时期找到源头。在经济方面,它不仅留下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最快的一段记录,也留下了外来经济组织和制度在中国土地上成长的独特轨迹。这份遗产,很值得我们去认真地分析和研究。本文通过对这段时期特别是1927年至1937年中国银行业的考察(注:1927—1937年的中国银行业,与此前相比,发展变化的特点更为典型和丰富,因此本文将分析重点置于此时期。),探讨这种外来金融组织在中国成长的状况和特点,并对导致其发展的因素和条件提出一些个人看法。
一、两次大战间中国银行业的发展趋势
学术界在涉及此期中国银行业的发展演变时,一般都用速度较快来形容,但其“较快”的具体内涵以及银行业的整体状况,在已有的研究成果中,鲜见有全面的反映。因此,笔者首先整理了以下统计表,希望通过这些统计表,对这期间中国银行业的演变全貌,有一个较为明确的数量概念。
首先从银行设立的数量上进行观察。为有一个具体比较,现将中国出现首家银行的1896年至1937年40余年间各年设立和停业的银行数目列表如下(见表1)。
表1 1896—1937年中国银行设立、停业统计表
年度设立银行数(家)停业数(家)现存数(家)年度 设立银行数(家) 停业数(家) 现存数(家)
1896 1 1 1921 27 18 40
1902 1 1 1 1922 27 19 48
1905 1 1 1 1923 25 20 53
1906 2 2 1 1924 7 5 55
1907 3 4 1925 9 7 57
1908 4 3 5 1926 7 7 57
1909 1 1 5 1927 2 1 58
1910 1 6 1928 16 5 69
1911 3 2 7 1929 11 3 77
1912 14 10 11 1930 18 6 89
1913 2 1 12 1931 16 6 99
1914 3 1 14 1932 13 4 108
1915 7 5 16 1933 15 3 120
1916 4 3 17 1934 22 4 138
1917 10 9 18 1935 18 156
1918 10 6 22 1936 5 161
1919 16 9 29 1937 3 164
1920 16 14 31 年月
不明者 50 50
合计 390 226 164
7 173 2529 2515
专业 13 15 15 46 51 56 1356 1243
华侨 10 9 10 53 30 35 1180 1482
共计 146 164 164 1038 1332 1627 25652 28878方(注:参见唐传泗、黄汉民《试论1927年以前的中国银行业》,载《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资料》第4辑。)。1927年至1937年,中国银行业的快速发展与外资银行业的基本停滞和钱庄业的衰退更形成鲜明的对照(详另文)。那么,导致这期间中国银行业快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这期间中国银行业的快速发展反映出什么问题?在前人对此的研究和回答中,是否还有关注不够或者遗漏之处?提出这样一些问题并进一步深入探讨,无疑对深化认识这期间中国银行业的发展乃至这时期的中国社会不无意义。
检视前人的研究成果,大都认为这期间中国银行业的快速发展是一种不正常现象,是一种畸形的“繁荣”。而关于这种快速发展的原因,也多从内地农村破产、现金大量流向城市尤其是沿海大城市后导致城市游资增多;国民政府成立后高折扣大数量滥发债券,银行从中获取丰厚利益;国民政府形成金融垄断网,获取超额利润以及银行业从事房地产业投机获取利益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注:见张郁兰《中国银行业发展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桑润生编著《简明近代金融史》(立信会计出版社,1995年)、《中国近代金融史》编写组《中国近代金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