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1l型机复合材料尾梁铺层设计与开口区应力分析.pdf

直1l型机复合材料尾梁铺层设计与开口区应力分析.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直1l型机复合材料尾梁铺层设计与开口区应力分析

M复合材料力学分析与设计 直1l型机复合材料尾梁铺层设计与开口区应力分析 朱金荣,黄涛:朱银垂,矫桂琼: (‘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景德镇,3330012西北工业大学,西安,710072) 摘要本文提出了基于直11型机复合材料尾粱刚度设计准则的尾粱铺 层优化设计方法,并根据复合材料尾粱结构特征,充分利用复合材料可以共固 化的特点,提出了平尾开口区通过增加孔边层压板铺层的局部加强方案.应力 分析结果表明,该加强方案可以保证平尾开口区的应力处于较低水平,而且满 足刚度要求。 关键词尾梁铺层优化开口区应力分析 1引言 直11型机尾梁原设计为典型铝合金钣铆结构,本文根据直11型机改进设计中复合材料 尾粱的结构特点,考虑到尾梁结构设计准则是剐度设计,采取对尾梁复合材料层压壳体的弯 曲和扭转刚度优化的原则,提出了尾梁铺层设计优化方法和复合材料尾梁安装平尾段开口区 的局部加强设计方案,并对开口区的应力进行了分析。 2直1l型机尾粱复合材料结构的铺层优化设计 直升机尾梁结构设计一般是按刚度设计的,即主要控制尾梁结构的最大变形。直l1尾 粱结构是通过w1框和中机身wo框对接,中机身刚度很大,所以尾粱可以当作一端固定在 机身的悬臂粱处理。尾梁的变形主要是扭转变形和弯曲变形,弯曲变形包括在泫平面内的 沿Y轴和z轴两个相互垂直方向的弯曲。假设梁的扭转变形和弯曲变形没有耦合,初步设计 中可以分别根据对尾梁的扭转变形和弯曲变形要求,确定尾粱圆锥壳体的刚度要求。然后, 根据尾梁不同的刚度要求,对铺层进行优化。 2.1按扭转刚度要求的铺层优化 由于尾梁的扭转和弯曲变形相互独立,因此可以先按扭转刚度要求确定层压壳中± 45。层的最少层数。因为层压板中的±450层抗剪刚 度最高,在壳体中主要抵抗扭转变形,0。层和90。层 的抗剪刚度很低,认为对抵抗扭转变形的贡献可以忽 略。 (1)尾梁扭转刚度计算模型 净 = 从结构设计和工艺制造方面考虑,认为尾梁的壳体壁 图1尾梁扭转刚度计算模型 厚是分段等厚的。不考虑沿壳轴线分布的若干框的扭转刚 度对圆锥壳扭转刚度的贡献。 NCCM一13复合材料——成本、环境与产业化 (2)尾梁扭转刚度计算公式 G,:坐 (1) p ∞ 当尾梁的许用扭转角,尾梁某段的长度和扭矩已知,由式(1)可以算出该段尾梁的扭 转刚度G矗来。尾梁的扭转刚度与尾梁复合材料层压板的铺层方向角和层数有关,需要通过 铺层优化来满足。 (3)尾梁复合材料±45。铺层最少层数计算 尾梁的复合材料层压壳,按对称均衡铺层设计,即相同数量的+450和一45。层对称 铺设,因此仅从承受扭转变形的角度考虑,尾梁复合材料圆锥壳的铺层可能为(±45。)。, (±45。)2。,(±450)3s等。 2.2按弯曲刚度要求的铺层优化 尾梁的载荷主要在沿z轴(垂直方向)和沿,r轴(水平方向),因此分别考虑X2平面和 yz平面内的弯曲。0。层的拉压刚度是最高的,在壳体变形中的作用主要是抵抗弯曲变形, 因此弯曲刚度的铺层优化主要是oo层的优化。4-45。层的轴向刚度很低,在弯曲刚度优化 中不予考虑。 (1)尾梁弯曲刚度的计算模型 壳体壁厚为分段等厚度,不考虑尾梁中框的弯曲 刚度的影响。 (2)尾梁弯曲刚度计算 潜 Z 叫=鲁(㈣力 (2) 图2尾梁弯曲刚度计算模型 d—x—2 (3)尾粱复合材料0。铺层最少层数计算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