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导学案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使用时间:2018 年 月 日 编制人:王丽 编号:2 PAGE PAGE 4 台前县励志中学学生课堂导学提纲 科目:高一语文 课题 荷塘月色 第 1 课时 班级 姓名 小组 【学习目标】 1.把握写景抒情散文情景交融的特点。 2.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比喻、通感的巧妙运用,动词、叠词的精心选用。 【重点】 训练整体感知、揣摩语言的能力。提高对情景交融意境的鉴赏能力。 【难点】 提高对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的领悟能力。 【自主学习】 了解感知 识记作者 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改名“朱自清”。籍贯浙江绍兴,生于江苏海宁。著名诗人、作家、民主战士。主要作品:《踪迹》(诗与散文)1924,《背影》(散文集)1928,《欧游杂记》(散文集)1934。 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27年7月,正是白色恐怖笼罩中国大地的时候。此时的朱自清正处在反感于国民党的“反革命”,又对共产党的革命心存疑虑。陷入了不知道往“哪里走”的“惶惶然”中。 3、整体把握 (1)概括各自然段内容,试着将文章归纳为三部分。 (提示:从写景状物的角度上看,第4—6段显然是文章的主体内容,应归为一部分。前三段,写夜赏的缘由。7--9段,由现实写及想象中古时候的旧俗,突转一笔(回到家门)收束全篇。) (2)文章采用明、暗双线索组织内容,明暗线索分别是什么? 二、深入学习 朗读第一段,说说作者为什么惦念起荷塘来了?作者写自己离开沉浸在寂静中的家有什么用意? 试着背诵第四段,并给本段拟写小标题。分析作者写月下的荷塘景物顺序是如何安排的? 有何特点? 3、第四段描写月色下的荷塘,总体特点是什么?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迁移运用 文章第四段描绘了一幅美不胜收的月下荷塘图,请从虚实的角度分析其妙处? (提示:这段描写,作者从荷叶写到荷花这是静态实写,再由荷香写到荷波是动态虚写,最后写到脉脉的流水这是虚写映衬。) 【检】: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的似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提示:通感是一种特殊的修辞。通感是把人们的各种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通过比喻或形容词沟通起来的修辞方式。通感就是移觉。 举例:(1)她笑得很甜。(视觉转为味觉) (2)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 渺茫的歌声似的。(嗅觉转为听觉) (3)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和影有着和谐的 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视觉转为听觉) 课题 荷塘月色 第 2 课时 班级 姓名 小组 【学习目标】 1.继续分析文章第五、六自然段,体会本文情景交融的特点。 2.学习作者对动词、叠词的精心选用。 【重点】 提高揣摩语言的能力。提高对情景交融意境的鉴赏能力。 【难点】 领悟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自主学习】 了解感知 背诵课文四、五、六自然段 举例说明,第四自然段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深入学习 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给本段拟小标题。 这一段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荷塘上的月色的? 3、作者选用了哪些动词来描写月光,有什么好处? (例:“泻”,照应“月光如流水一般”中的“流水”这个喻体,增强动感,表现了月辉照耀、一览无余的情景。) 4.写光与影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好处? 这段描写荷塘上的月色,总体特点是什么?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朗读第六自然段,作者写荷塘四周的景色,具体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怎样的特点? 迁移运用 归纳总结,本文的艺术表现手法。 通感 通感是一种特殊的修辞。通感是把人们的各种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通过比喻或形容词沟通起来的修辞方式。通感就是移觉。 2、…… 3、…… 【检】 归纳主旨: 从荷塘月色美丽景色的描绘中,表露了作者对黑暗的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总结、扩展 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要善于通过鉴赏作者的景物描写去把握其中寄寓的情感。而鉴赏作者的景物描写,要善于分析景物描写的层次、景物描写的技巧造成的效果,要品味景物的特点,最后归结到美感特征。 努力每一天 进步每一刻 努力每一天 进步每一刻 努力每一天 进步每一刻 努力每一天 进步每一刻

文档评论(0)

kbook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