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论著作人身权的可转让性
谭启平 西南政法大学 教授
关键词: 著作人身权/本质探析/可转让性
内容提要: 当今世界的知识经济革命正在蓬勃兴起,知识已成为重要的生产力要素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我国已成为WTO 的正式成员,版权贸易的发展将成为必然。如何规定版权的让渡是版权贸易必须解决的先决问题,它关系到版权贸易能否健康、迅速发展。应该说,到目前为止我国知识产权法学界对于著作人身权的问题缺乏深入的研究。 为此,本文拟从实证的角度探讨著作人身权的性质、内容,剖析著作人身权的一些疑难问题,并论证了著作人身权具有可转让性。
一、著作人身权的概念辨析
著作权,又称版权,是著作权人依法对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所享有的专有权利,包括著作人身权和著作财产权。著作人身权又称为精神权利(MoralRights),有的国家称为人格权(RightofPersonality),如日本。 [1]著作人身权是指作者对其作品享有的一系列权利,包括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
民法上所指的一般的人身权包括人格权和身份权。所谓身份权是指法律所保护的基于民事主体的某种行为、关系所产生的与其身份有关的人身权利,如夫妻间的人身权、父母子女间的人身权。 [2]身份权的存在以一定的关系的存在为前提。由于社会历史经历了“从身份到契约”的剧烈变化,历史上夫对妻以及家父对家子的身份特权已不复存在,如今的身份权以平等、人格独立为特征,而身份权的范围也正在缩小。
人格这一概念在法律上具有如下三种不同的含义:第一,人格是指具有独立的法律地位的个人和组织,主要包括自然人和法人;第二,人格是指作为民事主体的必备条件的民事权利能力;第三,人格是一种应受法律保护的利益,它具体包括公民的人身自由、公民生理活动能力的安全、公民和法人获得的良好的社会评价、公民的尊严和公民的个人生活秘密以及其他各种自由等。民法上的人格权,是指民事主体依法所固有的、以人格利益为客体的、为维护主体的独立人格所必备的权利。 [3]人格权具有如下特征:第一,人格权与民事主体人身紧密联系,不可分离。人格权附着于人身,与人同在;第二,人格权为专属权,仅本人能行使,他人不得代理、承租;第三,人格权是绝对权和支配权;第四,人格权以一定的人格利益为客体,没有直接的财产内容。一般认为人格权包括生命、身体、健康、自由、隐私、肖像、姓名、商号、名誉等权利。而身份权包括:亲权、配偶权和荣誉权等。
从著作人身权的内容(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性权)来看,它与民法上的人身权相比较,在与人格的联系、内容、制度价值、产生方式、地域性、广泛性、行使等方面相差甚远。
第一,著作人身权(精神权利、著作人格权)与人格的联系不如民事人身权与人格的关系紧密。沈仁干先生认为:“将文学、艺术作品视为一种财产,并将其所有权与使用权还给作者;将文学、艺术作品视为作者人格的延伸,并使作者对其作品享有作者身份权与保护作品完整性的权利,是现代著作权(版权)制度的核心。” [4]郑成思先生认为:应该“把作品看成是作者个性的体现,看作人格的化身”。 [5]我们认为这两种观点与事实不太相符。
众所周知,伟大的哲学家卢梭的著作是千古名篇,对社会起到洗脑的作用,而他本人心性善变,抛弃儿女,乱伦而淫荡,对此人们认为这是一个不可饶恕的罪过; [6]有人认为鲁讯是一个伟大的文学家但不是一个伟大的人;人们看过《废都》后并不能证明它体现了贾平凹的个性,不能推断出作者是一个具有什么品质的作家。因为文学艺术创作的作品并不一定体现作者的人格,也不是“作者人格的延伸”。再如科学技术作品和对事实描述的叙事作品与作者人格压根儿就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更谈不上是“人格的化身”。
尽管多年以后对古人的文章能知道是谁写的,但对不出名的作者来说,作品上的署名也仅一个符号而已,对名人来说才会一见其书便知其人。谁能看到临潼兵马俑上工匠的签名就能说出工匠的人格,其上的署名仅成了一种标志与痕迹。作品能让人想起作者,而作品不是作者本身,不是作者人格(民事主体资格),对作品著作人身权的侵害并未直接有损作者人格,更不会影响作者的生存。好的作品能提高作者的声望,但作品本身与作者是有一定的离散性的。强调作品是“人格的化身”可能会使人们认为版权法成为“鬼学”。当然,不可否认作品有时与作者人格有一定联系,侵犯著作人身权会使作者一定的人格利益受损。
但这种联系是微弱的,没有达到成为人格化身的地步。而民法上人身权是以人的存在为前提的,与人身(民事主体资格)紧密相连。可见,著作人身权与民事主体人格的联系不如一般民事人格权与人格的联系紧密。著作人身权与人格之间不具有同一性和必然性。
第二,著作人身权和民法上人身权内容不同。著作人身权包括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和权能论违宪司法审查之法官义务.doc
- 经济全球化和中国的文化安全.doc
- 论大武术观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发表稿.doc
- 论我国民事审前准备程序的改革与完善.doc
- 培养又红又专的人才.doc
- 浅埋暗挖法修建地铁区间隧道施工技术及安全管理.doc
- 浅谈我国民法中的人身权保护.doc
- 物理汇编新课标.doc
- 县处级考试模拟题.doc
- 现代物流风险对策浅谈.doc
- 澜起科技(688008)公司2024年财务分析研究报告.doc
- 锦江在线(600650)公司2024年财务分析研究报告.doc
- 经纬恒润(688326)公司2024年财务分析研究报告.doc
- 康冠科技(001308)公司2024年财务分析研究报告.doc
- 乐鑫科技(688018)公司2024年财务分析研究报告.doc
- 康德莱(603987)公司2024年财务分析研究报告.doc
- 京新药业(002020)公司2024年财务分析研究报告.doc
- 建新股份(300107)公司2024年财务分析研究报告.doc
- 健盛集团(603558)公司2024年财务分析研究报告.doc
- 江苏神通(002438)公司2024年财务分析研究报告.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