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被害人“犯罪”的视角转换安乐死之非犯罪化演讲范文.doc

无被害人“犯罪”的视角转换安乐死之非犯罪化演讲范文.doc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无被害人“犯罪”的视角转换安乐死之非犯罪化演讲范文.doc

无被害人“犯罪”的视角转换: 之非犯罪化演讲范文 安乐死 内容提要:本文从犯罪学上的犯罪概念和刑法学上的 犯罪概念入手,对无被害人犯罪的含义进行了辨析。认为 对于无被害人犯罪存在着非犯罪化和犯罪化的两种刑事立 法政策。犯罪学上所研究的无被害人犯罪一般在于通过对 该类行为进行研究,探讨其存在的原因进而加以预防,甚 至根据社会发展和法秩序的需要,将其纳入到刑法规范中 来追究其刑事责任。本文则具体就安乐死问题探讨无被害 人“犯罪”之非犯罪化的政策倾向。通过对安乐死非犯罪 化的根据的讨论,认为应该将安乐死这类无被害人犯罪从 刑法规范中剔除出。尽管现实中存在很多困难和技术难题, 但笔者还是试着对安乐死非犯罪化进行了制度建构和程序 设计。 关键词:无被害人犯罪安乐死非犯罪化 一、刑法学与犯罪学关系:无被害人犯罪之犯罪化和 非犯罪化的前提 所谓无被害人犯罪,是指基于行为人的自愿和彼此双 方同意进行的犯罪。也有人认为,无被害人犯罪是指在刑 事案件中缺少被害人的犯罪,即无社会危害性的犯罪。根 据我国刑法关于犯罪的规定,其就不能成为刑事案件。 上述定义都表明了无被害人犯罪不同于一般犯罪的基 本特征即没有被害人。但对该犯罪”的属性并不明确。 而要研究无被害人犯罪之犯罪化或非犯罪化的问题必须要 对“犯罪”的性质作以澄清。虽然犯罪作为刑法学和犯罪 学共同研究的客体,但“刑法学上的犯罪概念与犯罪学上 的犯罪概念所涵盖的内容具有较大的不同”。刑法学和犯罪 学的学科性质和研究任务不同使二者在犯罪概念上得以区 分。犯罪概念的提出着眼于两个大的方面,即规范(法 律)和事实(实体)层面。犯罪学是规范性学科,其将犯 罪认定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触犯刑法的、应受刑罚 惩罚的行为。而犯罪学上的犯罪是自成体系的、具有严重 社会危害性的独立的客观存在。可见,犯罪学不仅仅局限 于法律意义上的犯罪概念,其研究对象还包括社会中其他 被作为否定评价的现象,诸如反社会行为、酗酒、滥用毒 品以及无家可归等。在刑事违法性上,“刑法学犯罪概念中 的违法性要素,在犯罪学犯罪概念中,是作为被评价 的对象而存在的”。而无被害人犯罪之犯罪化或非犯罪化正 是基于二者在该点上的区别提出的。 犯罪化和非犯罪化分别代表了刑事立法政策两个不同 的方向:扩张还是缩小刑法干预范围。无被害人犯罪之犯 罪化表明该犯罪具有刑事违法性的“当然性”,在犯罪学中 就表现为刑法中规定某种行为的“应然性”,即是否应当赋 予某种行为的刑事违法性,而将其纳入到刑法学视野范围 成为刑法意义上的犯罪。无被害人犯罪之非犯罪化即是对 于已经存在刑法中具有刑事违法性的犯罪行为,由于社会 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不具备刑法所要求的社会危害性,将其 从刑法规范中剔除,不在对其进行刑罚处罚。至于犯罪化 或非犯罪化的根据则在于两者在对社会危害性的认识基础 ±0 由此可见,无被害人“犯罪”存在两种可能,一是犯 罪学意义上的犯罪,另一种是刑法意义上的犯罪。无被害 人犯罪,从犯罪学的角度而言,认为无被害人犯罪乃指: 「因当事人相互间的合意,纵使是属于犯罪或偏差行为, 当事人均不会对此等行为,向执法机关投诉」。至于若从刑 法的观点而言,则认为无被害人犯罪,乃指犯罪行为不会 造成法益侵害(包含个人、社会、国家法益)或法益危危 险;换言之,乃指无明显法益保护的犯罪而言。无被害人 犯罪之犯罪化和非犯罪化就是分别就犯罪学和刑法学上的 犯罪而言。犯罪化之“犯罪”即是刑法意义的犯罪。刑法 上的犯罪作为阶级社会所特有的产物,仅仅是对在此前已 经实际存在的“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的法律确认,在时 间序列和因果关系顺序上,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即犯罪 学上的犯罪)是先于刑法定义的出现而存在的,即先有实 质(事实性)犯罪,后才有对实质(事实性)犯罪的刑法 确认(法定犯罪)。另一方面,随着社会发展原来被规定在 刑法规范中的犯罪行为不再具有相应的社会危害性,而应 从刑法中剔除去。因此,虽然刑法学中的犯罪概念与犯罪 学上的犯罪概念应保持一定的距离,但并不能由此抹杀刑 法学上和犯罪学的联系,正如耶赛克所言:“没有犯罪学的 刑法是个瞎子,没有刑法学的犯罪学是无边无际的犯罪学。” 无被害人犯罪之犯罪化或非犯罪化则正好反映了犯罪学和 刑法学在犯罪圈扩展或紧缩的关系。欧洲委员会在1980年 推出了一个指导各国刑事立法政策和刑事司法政策的非常 著名的《非犯罪化报告》,这样一个报告对于战后欧洲的非 犯罪化有着重大影响的。正是在这个报告的影响下,欧洲 很多国家在战后相继废除了同性恋、堕胎、赌博、药物滥 用等等过去的刑法规定。在这个过程当中,荷兰是后来居 上的,荷兰人以一些令人咋舌的前卫或者务实精神,不仅 积极推动**、同性恋、吸毒等这样一些行为的非犯罪化, 而且率先通过立法把安乐死非犯罪化了。 二、安乐死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