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皮肤的结构及其生但理功能
* * Dermatology and Venerology 总论(General Consideration) 皮肤的结构及其生理功能 一、皮肤的解剖: 1、皮肤的构成:由表皮、真皮、皮下组织及其 间的附属器构成。 2、表皮真皮的相连接:表皮脚与真皮乳头镶嵌 而成,由基底膜带连接。 3、皮肤的面积:成人:1.5~2 m2,新生儿0.21 m2 4、皮肤的厚度:表皮真皮0.5~4 mm 表皮0.04~1.6 mm,平均0.1 mm 真皮1~3 mm 5、皮肤的重量:占体重的16% 6、皮肤的颜色:因种族、年龄、性别,部位 及营养不同而异。 7、皮纹、指纹 指纹由遗传因素决定有个体差异。 皮沟 Skin groove 皮嵴 Skin ridge 8、无毛皮肤:指掌跖、指趾屈面及末节伸面、 唇红、乳头、龟头、包皮内侧、小阴唇、 大阴唇内侧、阴蒂等处的皮肤。 9、甲板与毛囊、长毛、短毛和毳毛。 10、皮肤的血管、淋巴管、神经、肌肉。 11、皮脂腺、小汗腺、顶泌腺。 二、表皮的结构及功能: 表皮(epidermis):主要来源于外胚叶层 由 角质形成细胞:分为4~5层细胞 树枝状细胞 黑素细胞 朗格汉斯细胞 默克尔细胞 组成 (一)角质形成细胞(Keratinocyte): 占表皮细胞的80%以上,产生角蛋白,细胞间有细胞间桥(桥粒),依其分化的不同阶段与特点,光镜下分为5层: 1、基底层或生发层(stratum basale or germinatum):位于表皮的最下一层立方形或圆柱状细胞,嗜硷性、核偏下方含有黑素颗粒分布于细胞核上方。基底层细胞每天约有10%进行核分裂并有序地渐渐向表面移行。由基底层移行至颗粒层最上层约需14日,再移行至角质层表面脱落又需14日,共约28日,称为表皮通过时间或更替时间。 基底层与基底膜带之间靠半桥粒连接,表皮半桥粒与真皮之间靠基底膜带连接。 基底层具有防紫外线损伤、吸收、代谢及免疫作用。 透明层(板层素) 致密层(Ⅳ型胶原) 致密下层(Ⅶ型胶原) 基底层 半桥粒 基底膜带 真皮 2、棘层(Stratum spinosum):由4~10层多角形有棘突的细胞组成,细胞内有许多有包膜的颗粒叫角质小体。细胞浆内张力细丝束附着于桥粒上。 3、颗粒层(Stratum granulosum):一般为2~4层梭状细胞内含嗜硷性的透明角质颗粒,沉积于张力细丝之间,细胞核和细胞器均将在此层溶解。具有防水屏障作用。 4、透明层(Stratum lucidum):仅见于掌跖,为2~3扁平、无核、嗜硷、界不清、紧密相连的细胞。有防止水和电解质通过的屏障作用。 5、角质层(Stratum corneum): 表皮最外一层为5~20层已死亡的、无核无细胞器的、扁平细胞。其上部的桥粒消失而易脱落,而下方角质细胞间尚可见桥粒。此层于掌跖处最厚;眼睑、额部、四肢屈侧、包皮最薄。具有对机械性刺激、物理、化学因素的防护作用。 (二)树枝状细胞: 1、黑素细胞(melanocyte):起源于外胚层神经嵴,分布于基底层、毛囊和粘膜,约占基底层细胞的10%。细胞核小,树枝状突起伸向邻近的基底层细胞和棘细胞,输送黑素颗粒,形成表皮黑素单元。含有酪氨酸酶的细胞器称黑素小体。其数目与大小决定了皮肤颜色的种族差异。同一个人的面、乳晕、腋、外阴部黑素小体数目较多。 具有遮挡和反射光线,保护深部组织免受辐射损伤的作用。 2、朗格汉斯细胞(langerhans cell):来源于骨骼,为免疫活性细胞,分布于基底层以上的表皮内,约占表皮细胞的3~5%,核分叶或弯曲,有较多的线粒体、高尔基复合体、内质网、溶酶体,其特征是胞浆含朗格汉斯颗粒(Birbeck颗粒)—是消化外来物的吞噬体或抗原贮存形式。朗格汉斯细胞有多种表面标记,具有吞噬、处理、传递抗原的能力,故称为专职性抗原递呈细胞。具有免疫作用。 3、默克尔细胞(merkel cell):位于基底层细胞之间,以桥粒相连,含有神经内分泌颗粒,其细胞基底部与脱髓鞘的神经末梢之间有非桥粒型连接,形成Merkel细胞—轴索复合体(Merkel cell—neurite complex),能感受触觉。多见于掌跖、指趾无毛皮肤、毛囊的外毛根鞘、口腔粘膜及生殖器粘膜。具有感觉作用。 三、真皮(dermis)的结构与功能: 1、来源于中胚层,不同部位厚薄不一,眼睑 最薄为0.3 mm。 2、分为 乳头层:与表皮突呈犬牙交错样相接, 含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游 离神经末梢和囊状神经小体 网状层:较厚,有较大的血管、淋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LNG储配站安全工作手册.pdf
- JJG 853—2013 低本底α、β测量仪.pdf
- 铁路临近既有线施工安全防护专项方案[001].docx VIP
- 破络预处理-中和沉淀工艺处理含铜电镀废水.pdf VIP
- 北京市房山区2023-2024学年小升初语文试卷(含答案).docx VIP
- 2025年美丽中国第六届全国国家版图知识竞赛测试题库(中小学组).docx VIP
- 2022年幼儿园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总结(10篇).doc VIP
- 全国公立医院运营管理业财融合30个典型案例汇编.pdf VIP
- 新概念英语(青少年)Starter A 全册笔记.pdf VIP
-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人力资源管理》机考9套题库及答案.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