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改性稻草吸附铜离子过程的内扩散机理.pdf

改性稻草吸附铜离子过程的内扩散机理.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改性稻草吸附铜离子过程的内扩散机理

第 26卷  第 3期 环  境  化  学 Vo l. 26, No. 3 2007年    5月 ENV IRONM EN TAL CH EM ISTRY M ay   2007 改性稻草吸附铜离子过程的内扩散机理 叶林顺  莫测辉 (暨南大学环境工程系 , 广州 , 510632) 摘  要  用 Boyd模型和 W ünwaldW agner模型得到不同温度下三种形态的铜在改性稻草内的表观内扩散系 数 , 而且不同模型得到的数值比较接近. 吸咐初期吸附速度相当快 , 吸附后期吸附动力学部分由内扩散控 制. 温度愈高到达吸附平衡的时间愈短 , 内扩散模型的线性时间段愈短. 用 M ckay模型得到了吸附质粒子 在改性稻草吸附壳层内的表观传质系数. 关键词  吸附 , 铜离子 , 内扩散 , 稻草 , 改性.   离子的扩散是吸附的重要步骤 , 研究离子的扩散机理有助于加深理解它对吸附速度的影响. 目前 还不能从理论上计算粒子内的表观扩散系数 , 只能通过数学模型和实验测量确定各个吸附体系中的表 观扩散系数. 用接枝丙烯酸和丙烯酰胺改性的稻草吸附量大 、再生易、吸附速度快 , 具有 良好吸附剂 的基本特征 [ 1 ] .   本文探索了三种形态共存的铜离子在稻草表面接枝壳层的内扩散 , Boyd模型和 W ünwaldW agner 模型的处理结果比较接近. 1 实验部分   于 150m l三角瓶中加入一定体积 、pH 562 的 HA cN aA c缓冲溶液和 04 g 50—100 目、颗粒平均 ( ) 半径为 00 143cm 的改性稻草 , 密封 , 置于恒温 15 ℃, 27 ℃, 37 ℃, 50 ℃ 摇床振荡 1h , 摇速 120— - 1 ( - 1 ) 122 次 ·m in . 再加入 1—60m l硫酸铜储备液 , 使总体积为 100m l 初始浓度 177—1000m g ·l . 离子强度用 2mmo1 ·1- 1硫酸钠溶液调节维持在 010. 吸附时间为 5—120m in , 过滤 , 滤液的 pH = 50—51. 改性稻草颜色从土黄色变为深蓝色. 用 PAN 作显色剂络合滴定法测定滤液的铜浓度 , 取 三次铜浓度的平均值 , 平均误差为 37% —52 %. 用下式计算改性稻草吸附铜离子的吸附量 : q (或 q ) = 01 ×[ C - C (或 C ) ] / 04 ( 1) e t 0 e t 式中 , q 和 q 为平衡吸附量和 t时的吸附量 (m g ·g- 1 ) ; C , C 和 C 分别为初始浓度 、平衡浓度和 t e t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