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循环新生理学3.ppt

  1. 1、本文档共7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血液循环新生理学3

(二)微循环的血流通路与作用 名称 血流通路 血流特点 作用 迂回通路 微A→后微A→Cap.前括约肌→真Cap.网→微V 血流缓慢 物质交换主要场所 直捷通路 微A→后微A→通血Cap. →微V 血流速较快 利于血迅速回流 A-V短路 微A→A-V吻合支→微V 随温度变化 调节体温 (三)微循环的血流动力学 动脉压、静脉压 毛细血管前阻力和毛细血管后阻力的比值 毛细血管血压的高低取决于: 直径为8-40μm的微动脉处,对血流的阻力最大 (三)微循环的血流动力学 血管运动(vasomotion):指后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有每分钟约5-10次的交替性收缩和舒张 血管舒缩活动主要与局部组织的代谢活动有关 在安静状态下,骨骼肌组织中在同一时间内只有20%-35%的真毛细血管处于开放状态。 (三)微循环的血流动力学 微循环的自身调节 局部代谢产物↑ 组织胺↑,Po2 ↓ 后微A和Cap. 前括约肌舒张 真Cap.开放 血流量及流速↑ 后微A和Cap. 前括约肌收缩 局部代谢产物↓ 组织胺↓,Po2 真Cap.关闭 血流量及流速↓ 缩血管物质 交换方式:扩散、吞饮、滤过和重吸收 (四)微循环的物质交换方式 六、组织液 (interstitial fluid) (一)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 组织液是血浆通过毛细血管壁滤过而生成的 组织液生成动力: 有效滤过压 (effective filtration pressure,EFP) 组织液静水压(Pif) 血浆胶体渗透压(πp) 促进组织液重吸收力量 有效滤过压 =(Pc + πif)—(πp + Pif) 毛细血管血压(Pc) 促进组织液生成的力量 组织液胶体渗透压(πif) (一)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 0.5% 90% 10% (一)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 (二)影响组织液生成的因素 主要因素   生成量 回流量 例 症 毛细血管压↑  ↑ ↓ 炎症、充血性心功 或静脉压↑   不全等所致的水肿 血浆胶体   ↑ ↓ 营养不良、肾炎等 渗透压↓         丢失血浆蛋白过多              所致水肿 淋巴回流受阻   ↑  ↓ 丝虫病、癌症等使              受阻部位远端水肿 毛细血管通透性↑ ↑  ↓ 烫伤、细菌感染      所致的局部水舯 淋巴管系统是: 组织液回流 入血液的一个 重要的旁路. 七、淋巴液的生成和回流(自学) (一)毛细淋巴管以盲端的形式起始于组织间隙中 七、淋巴液的生成和回流(自学) (二)淋巴液来源于组织液,经淋巴管收集后由右淋巴导管和胸导管入静脉 心脏 动脉 毛细血管 组织液 细胞 毛细淋巴管 淋巴结(管) 淋巴导管 静脉 90% 10% 七、淋巴液的生成和回流(自学) 淋巴液的生成量: 正常成人在安静状态下大约有120ml/h 淋巴液进入血液循环,其中约100ml经胸导管, 20ml经右淋巴管进入血液, 淋巴液生成总量约为:2~4L/d, 大致相当于全身血浆总量。 七、淋巴液的生成和回流(自学) (三)淋巴液回流的生理作用及意义: (1)从组织液中回收蛋白质 淋巴液回流是组织液中的蛋白质回到血液循环的唯一途径 (2)将小肠吸收的脂肪及其其他营养物质运入血液: 由肠道吸收的脂肪,80%~90%经淋巴管运回到血液 (3)调节血浆和组织液间的液体平衡 (4)淋巴回流具有防御和免疫功能 清除组织中的红细胞、细菌和其他异物 Thank you for attention 2.动脉血压的正常值 ④昼夜节律:2~3时最低,6~10时、16~18时最高 ⑤双侧上臂左高右低:5~10mmHg ⑥更年期女性略低于男性 3、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心脏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SV) : 正常 外周阻力和心率变化不大时,搏出量增加 3、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在一般情况下,收缩压的高低主要反映心脏每搏输出量的大小 搏出量 心缩期射入动脉血量 管壁侧压强 SP 血流速度 心舒末期动脉血量 (不明显) DP (明显) (不明显) 脉压 3、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搏出量 搏出量和外周阻力不变 心率 心

文档评论(0)

132****608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