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教育丛书—五四以来—文化名人与祖国 3.pdfVIP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五四以来—文化名人与祖国 3.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五国以来—文化名人与祖国 天文学家——张钰哲 著名天文学家张钰哲 (1902~),出生在福建省闽侯县一个当铺职员家 庭。在家乡读完小学,跟随二哥在北京中学毕业后,于1913年考入清华学校。 1923年留学美国,1926年毕业于美国芝加哥大学天文系,第二年获硕士学 位,1929年获博士学位。同年回国,在南京前中央大学物理系任教授,兼任 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特约研究员,1941年任该所所长。1946年赴美国考 察,1948年费尽周折才回到祖国的怀抱。 全国解放后,张钰哲一直任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台长,是中国科学 院数理化学部委员,中国天文学会理事长,第三、四、五、六、七届全国人 大代表。 张钰哲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天文事业,为祖国的天文事业做出了杰出 的贡献。早在美国留学期间,他就发现了一颗编号为1125号的新的小行星, 命名为 “中华”。1946年,又发现一颗新的变星。全国解放后,他用紫金山 天文台20厘米赤道仪、60厘米反射望远镜及40厘米双筒照相仪致力于小行 量和慧星的观测工作。1958年后,张钰哲从物理观测角度开展了对小行星光 电测光工作,测定了近20颗明亮小行星的光变周期,确定其自转轴的空间批 向。这20多年来,他领导着行星研究室的研究人员,共获得5000多次小行 星的观测结果,发现了几百颗星历表上没有编号的小行星,有 20多颗已达到 了给它们命名的条件。这些小行星有的以我国科学家的名字命名,如张衡、 祖冲之;有的以省、市命名,如北京、江苏、台湾等,使太阳系里闪烁着中 华民族的光辉。 张钰哲在国际天文学界享有很高的声誉。1978年8月1日,《国际小行 星通报》宣布:美国哈佛大学天文台,为了表彰张钰哲在小行星研究上所取 得的成就,为了表示对张钰哲的敬佩之意,把他们发现的编号为2051的小行 星正式命名为 “张星”。 张钰哲对我国天文事业的贡献是多方面的。我国唯一的天文仪器厂的创 建,张钰哲立下了汗马功劳,从而结束了我国天文仪器完全靠进口的局面, 为国家节省了大量外汇,1952年,南京大学成立了中国高等教育中的第一个 天文系,张钰哲亲自到该系兼课,并接待、指导学生到天文台实习,为中国 的天文教育事业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张钰哲从1927年起先后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撰写过 《天文学论丛》一书。从30年代到50年代以后,先后担任过《宇宙》、《天 文学报》的主编。还跟其他同事一起翻译出版了苏联B.B沙罗诺夫著的《行 星物理》,撰写了 《小行星漫谈》、《哈雷慧星史话》等书,编译出版了通 俗天文读物 《惊奇的宇宙》一书。 “中华号”小行星的诞生 1904年,张钰哲刚过两岁的生日不久,父亲就撇下母亲和他兄弟姐妹5 人离开了人世,这个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生活就更加困难了。或许真的是 “天下的父母偏爱小儿”,寡母省吃俭用,忍饥挨饿还是让张钰哲在家乡读 完了小学。小学毕业后,他跟随二哥来到了北京,在姐姐的资助下,在北京 畿铺中学、北京师大附中、清华学堂高等科读完了初中、高中、大学的课程, 于1923年以优异的成绩留学于美国。开始他就读于美国普渡大学工科,后又 转入康奈尔大学建筑系。但是,无论是机械还是建筑,都没有引起张钰哲足 够的兴趣,却对神秘莫测的宇宙发生了兴趣。于是1925年又转到了美国芝加 哥大学天文系学习。 如果单凭年轻人一时的兴趣而使张钰哲选择了天文专业的话,他末必就 能把毕生的精力致力于天文事业,也末必就能在这个领域中有杰出的建树。 初到美国的前两年,他看到美国的现代化的天文台有 70多处,而有着 960 万平方公里的中国竟没有一座有望远镜的天文台。一提到天文事业,外国人 对中国是嗤之以鼻,他受不了这种蔑视,受不了这种侮辱。外国有的,我们 中国为什么不能有?!外国人能办到的,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办到?!何况中 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仅就天文事业来说,曾早于欧洲千余年。我要为中国人 争口气,为中国的天文事业在世界上争得一席位置! 在这个动力和个人兴趣的促使下,他毅然决然,进入芝加哥大学天文系。 由于他的努力,一年就拿到了硕士学位,紧接着,他一面在叶凯士天文台工 作,一面攻读博士学位。 1928年冬天,张钰哲用60厘米直径的反射望远镜作过许多小行星和慧 星的照相观测,通过连续的观察、计算,发现了一颗新的小行星。他怀着激 动的心情报告了这一消息。 天文台权威人士向他表示祝贺,并通知他: “这颗小行星就用你的名字 来命名。”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