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伏家营中学九年级第一章
《证明》检测试题(A)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考试形式为闭卷)
姓名 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如图,已知△ABC为直角三角形,∠C=90°,若沿图中虚线剪去∠C,则∠1+∠2等于( )
A.270° B.135° C.90° D. 315°
2.如图,△ABC中,∠C=90°,AC=BC,AD平分∠CAB交BC于点D,DE⊥AB,垂足为E,且AB=6cm,则△DEB的周长为( )
A.4cm B.6cm C.8
3.如图,△ABC中,∠ACB=90°,BA的垂直平分线交CB边于D,若AB=10,AC=5,则图中等于60°的角的个数为( )
A.2 B.3 C.4 D.5
4.等腰三角形底边长为7,一腰上的中线把其周长分成两部分的差为3,则腰长是( )
A.4 B.10 C.4或10 D.以上答案都不对
5.如图,△ABC中,AB=AC,点D在AC边上,且BD=BC=AD,则∠A的度数为( )
A.30° B.36° C.45° D.70°
6.如图,在Rt△ABC中,∠ACB=90°,AB=2BC,在直线BC或AC上取一点P,使得△PAB为等腰三角形,则符合条件的点P共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7.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的内有一点0,那么0到三角形各边的距离之和为 ( )
A. B.2 C.2 D.4
8.如图,△ABC中,AD⊥BC于D,BE⊥AC于E,AD与BE相交于F,若BF=AC,则∠ABC的大小是( )
A.40° B.45° C.50° D.60°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9.在Rt△ABC中,∠B=90°,∠A=40°,AC的垂直平分线MN与AB交于D点,则∠BCD的度数为 。
10.如图,△ABC中,∠C=Rt∠,AD平分∠BAC交BC于点D,BD∶DC=2∶1,BC=7.8cm,则D到AB的距离为 cm。
11.一辆汽车沿30°角的山坡从山底开到山顶,共走了4000米,那么这座山的高度为 米.
12.如图,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AD⊥BC,PE⊥AB,PF⊥AC,则△DEF是 三角形。
13.如图,∠E=∠F=90°,∠B=∠C.AE=AF,给出下列结论:①∠1=∠2;②BE=CF;③△ACN≌△ABM。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注:将你认为正确的结论都填上).
14.如图,中,∠C=90°,∠ABC=60°,BD平分∠ABC,若AD=6,则CD= 。
15、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30°,腰长为a,则其底边上的高是 .
16.如图,在△ABC中,∠ABC、∠ACB的平分线交于点F,过F作DE∥BC,分别交AB、AC于D、E,已知△ADE的周长为24cm,且BC = 8cm,则△ABC的周长= 。
三、解答题(52分)
17.(10分)如图,已知AB=AC,AD是中线,BE=CF.
(1)求证:△BDE≌△COF;
(2)当∠B=60°时,过AB的中点G,作GH∥BD,
求证:GH=AB.
18.(10分)如图,中,,,为中线.现将一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点上并绕点旋转,若三角板的两直角边分别交的延长线于点.
(1)试写出图中除外其他所有相等的线段;
(2)请任选一组你写出的相等线段给予证明.
我选择证明 = .
证明:
19.(10分)如图,在△ABC 中,AB=AC,D是BC边上的一点,DE⊥AB,DF⊥AC,垂足分别为E、F,添加一个条件,使DE= DF,并说明理由.
解: 需添加条件是 .
理由是:
20.(10分)已知:如图,△ABC是边长3cm的等边三角形,动点P、Q同时从A、B两点出发,分别沿AB、BC方向匀速移动,它们的速度都是1cm/s,当点P到达点B时,P、Q两
点停止运动.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s),
解答下面的问题:当t为何值时,△PBQ是直角三角形?
21.(12分)如图,是等边三角形内的一点,连结,以为边作,且,连结.
(1)观察并猜想与之间的大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2)若,连结,试判断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Q
Q
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