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材料浅析..ppt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理论培训----锂离子电池材料 1、负极材料 2、正极材料 3、锂电池用粘接剂 4、锂电池用隔膜 5、锂电池用电液 碳负极材料 石墨 软碳 硬碳 石墨 天然石墨   天然鳞片石墨(石墨化程度高)   天然土状石墨(石墨化程度低) 人造石墨 天然鳞片石墨 结构 呈平面网层结构,层间是通过分子间力结合,在插入和脱出锂离子时易发生膨胀和收缩甚至导致石墨层分层剥落,影响电池的循环寿命;层面是共价键结合较牢固;天然石墨有两种晶形:六方晶形和菱形晶形;菱形晶形的可逆性能比六方晶形好,一般天然石墨含有17%的菱形石墨,通过研磨可将其含量提高的22% 理化指标 层面间(d002):为两002晶面间的距离;理想石墨的d002=3.354nm,若人造石墨的d002值越小,说明其结构越接近理想石墨,也就是石墨程度越高; 石墨化度(r):接理想石墨的程度; r=1-P P为石墨结构无序度,可用富兰克林公式计算 富兰克林公式:P=(d002 -3.354)/(3.44-3.354)= (d002 - 3.354)/0.086 设结构最杂乱的碳材料的d002 =3.44  若某石墨的d002 =3.36计算其石墨化度?   r=1-P=1-(3.36-3.354)/0.086=0.93=93% 碳负极材料的比容量   比容量:单位质量的活性物质充电或放电到最大程度时的电量,用 mAh/g表示;理想石墨的嵌入锂离子形成LiC6时的理论比容量是372 mAh/g 其计算方法如下:   金属锂电化学比容量是3860 mAh/g ,锂在原子量为6.94,碳的原子量是 12.01  3860*6.94/(12.01*6)=372 mAh/g ;      对于非理想石墨的理论比容量计算:   Q=372*r=372*0.93=346; 真密度:理想石墨的真密度为2.266g/cm3,其它石墨材料的真密度只接近其值,不能超过,越接近说明其结构越接近理想石墨,其石墨化度越高; 比表面积:单位质量颗粒的表面积总和,用m2/g 表示;在相同质量下,颗粒越小其比表面积越大;在所有的几何体中球的比表面积最小,因此要得到小的比表面积最好将颗粒加工成球形。在锂离子电池中要求负极材料的比表面积越小越好,因为这样可使形成SEI膜面积少,消耗的锂离子少,不可逆容量损失少,同时产生的气体也少; 振实密度:衡量单位体积能装下活性物质的量;越大越好,在单位体积内可使负极活性物质装的很多; D50:要求在18-20微米之间,越小比表面积越大,越难分散,越在影响锂离子的嵌入和脱出速度; 天然石墨在电池中的优缺点   优点:石墨化度高,理论比容量高;   缺点:循环寿命差,要在其表面进行包覆才能使用(沥青,环氧树脂,酚酫树脂等); 人造石墨   是目前锂电负极中使用的主要材料;其特点:价格便易,循环性能好,但比容量稍低;   生产过程:石油焦—煅烧(1300℃ ) —粉碎—混捏—成型—焙烧—石墨化(2800 ℃ ) — 机械加工—石墨粉 MCMB(中间相碳微球)   国内又称CMS,其特点:循环性能好,比容量高,但价格贵; 软碳:是经过高温处理能够转化为石墨的无定形碳,石油焦、碳纤维等;其特点:石墨化度低,晶形尺寸小,晶面距大,较石墨能大电池充放电,(可快速充放电)且有耐过充过放的能力,但有电压滞后的现象 硬碳:是指难石墨化碳,如乙炔黑、酚醛树脂和环氧树脂裂解的产物;特点:晶面间距相当大,比容量高,循环性能好,但有电压滞后,首次充放电不可逆损失大; 正极材料 钴酸锂、镍酸锂和尖晶石形的锰酸锂 钴酸锂 可分为一次粒子(UM钴酸锂)和二次粒子(Seimi钴酸锂,经过二次烧结,结构像葡萄串) 特点:电压高、比容量高(理论比容量274 mAh/g,实际可达145 mAh/g ,55%脱嵌)、循环寿命好,易制备,但价格贵; 原料:LiCO3 或LiOH和Co3O4 设备:隧道窑、回转窑和大功率微波炉 方法:高温固相反应 合成温度:900-950度 合成工艺:配料—混合—造粒—烧结—粉碎—分级—检测—包装 理化指标 D50:5--10微米,其值越小平台越高,安全性差,且制片时易干浆,难分散;越大则平台低; 振实密度:越大越好,在单位空间可装入更多的活性物质,但同时也要考虑到对辊时极片的柔韧性,每种正极材料都有对辊后的体积密度,它是我们控制对辊厚度的最直接依据;  比如某种正极材料的对辊体积密度是3.8g/cm3,正极片的面密度是4.2*0.0001g/cm2,基体厚度为20微米,求对辊厚度?    H= 4.2*0.0001/3.8+20=110.5+20

文档评论(0)

58633400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