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国.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美丽国

生态文明的内涵 生态文明提出的背景和理论来源 十八大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布局 一、生态文明的内涵 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升轨迹 2002:十六大 2005: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 2007:十七大 2012:十八大 生态文明的内涵 生态的含义:指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存在状态,亦即自然生态。 文明的含义:文明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成果,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 见龙在田,天下文明。 --- 《周易》 经天纬地曰文,照临四方曰明。 ---唐.孔颖达注疏《尚书》 生态文明的含义 所谓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式,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 它不仅仅是绿色,还涵盖能源安全、气候安全、可持续发展等。 生态文明对工业文明不是取代,而是改造和提升。 生态文明的特征 生态文明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 生态文明是建立在知识、教育、科技高度发达和人的全面发展基础上的文明 它既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平等,又强调代际之间的公平 生态文明并不是要求人们消极地对待自然,在自然面前无所作为 二、生态文明提出背景和理论来源 生态文明提出的背景 资源问题:耕地面积减少能源、水等日益匮乏 环境污染:环境灾难严重 生态问题:生态恶化、物种灭绝 资源约束趋紧 能源供应约束: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能源对外依存度越来越大。 水资源约束: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联合国列出的13个严重贫水国家之一。 土地资源约束:我国可利用土地仅占国土面积的1/3,人均占有土地不足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3。 耕地问题 2011年,中国耕地面积仅约为18.26亿亩,比1997年的19.49亿亩减少1.23亿亩,中国人均耕地面积由10多年前的1.58亩减少到1.38亩,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18亿亩耕地红线岌岌可危。 环境污染严重 大气污染: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居世界第一位,二氧化硫排放量超过环境容量的81%.酸雨污染区面积已经占到国土面积1/3。 水污染:我国废水排放总量超过环境容量的82%.七大水系污染严重,2800公里河段鱼类灭绝。 垃圾污染:全国城市生活垃圾达到无害化处理要求的不到10%。白色污染已蔓延全国各地。 环境污染严重 生态系统退化 水土流失问题: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目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56万平方公里。 土地荒漠化和沙尘暴问题:我国荒漠化土地已占国土陆地总面积的27.3%。50%--60%天然草场退化。 生物多样性破坏问题:植物中濒危或接近濒危的物种达4000-5000种,约占拥有的物种总数的15%-20%。 图瓦卢:将成为首个沉入海底的国家 绿色竞争力总排名 生态文明的理论来源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文明思想 马克思的生态思想 人是“自然存在物”和“对象性的存在物”的统一。 人的生存发展是有机身体与无机身体的统一。 “人对自然的关系直接就是人对人的关系,正像人对人的关系直接就是人对自然的关系,就是他自己的自然的规定。” 恩格斯的生态思想 “我们决不要陶醉于我们对于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了报复。 ” “我们这个世纪面临的大变革,即人类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类本身的和解。“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变换” 。 中华文明的生态智慧 儒家观点 道家观点 佛家观点 儒家观点 “天地变化,圣人效之”,“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 ---《周易》 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中庸》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 ---《荀子·天论篇》 道家观点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道德经》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 ---庄子《齐物论》 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老子《道德经》 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如来常住无有变异。 ---《涅

文档评论(0)

181****91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