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国菲利普斯曲线机制与价格调整过程的非对称性检验
我国菲利普斯曲线机制与价格调整过程的非对称性检验
刘金全,刘 汉
(吉林大学数量经济研究中心 吉林长春 130021)
摘 要:菲利普斯曲线主要描述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的反向相关关系。本文主要检验非对称价格调整所导致的
非线性菲利普斯曲线机制。如果价格调整在下降与上升阶段存在非对称性,那么在经验分析中就会发现菲利普斯曲
线在不同区间具有不同的表示形式,为此我们运用门限自回归模型来估计和检验非线性菲利普斯曲线模型,并在对
应的模型中发现了通货膨胀调整过程的非对称性。
关键词:菲利普斯曲线;价格调整机制;非对称性
1 引 言
自1958 年菲利普斯提出了最初形式的菲利普斯曲线以后,菲利普斯曲线一直是政策制定者思考
和分析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相关关系的有力工具。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人们对菲利普斯曲
线机制的研究在不断深入,并提出多种描述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动态关系的扩展菲利普斯曲线
模型,并对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给予了深入研究。例如,Gruen 等(1999)的研究发
现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呈现非线性的凸性关系,所以价格水平对失业冲击的反应主要依赖于经
济的最初状态。但是,在价格调整过程中也存在着另外一种非线性形式,称作非对称价格调整的形
式,即与价格下降相比,价格更容易上升。如果通货膨胀率对需求冲击存在这样的非对称反应,则
意味着以往认为的最佳经济政策反应机制应该是非线性的。
为了描述和分析菲利普斯曲线机制出现的价格调整非线性特征,近年来 Ball 和 Mankiw (1995)
的研究证实了价格变化的菜单成本导致了一定程度的价格粘性和价格非对称性。类似地,Nickell
(1997) 的研究提出了多种工资合同模型,为工资和价格粘性提供了更为具体的微观基础。这些证据
支持通货膨胀率上升期比通货膨胀率下降期更为持久的经验结论,并认为这也是价格向下调整出现
粘性的体现。
显然,为了说明通货膨胀率的动态调整机制,我们需要对具有价格粘性假设的菲利普斯曲线模
型进行更为合理的估计,并分析非对称性价格调整的内在机制 (刘金全等,2006 年) 。由于改革开放
以来我国通货膨胀率路径出现了多次调整,也体现出比较显著的周期波动特征,因此为描述和检验
我国菲利普斯曲线机制提供了必要的数据基础和经验事实。刘树成 (1997 年)检验说明了我国改革前
后存在的不同菲利普斯曲线及其变形,而张焕明 (2003 年) 的研究则给出了我国经济转轨时期菲利普
斯曲线的主要形式。但这些研究并没有强调菲利普斯曲线机制的非线性特征。为此,我们首先在单
一变量情形下对我国通货膨胀率时间序列的非对称性进行检验,然后采用了Tong (1983) 给出的TAR
模型对我国通货膨胀率过程进行了“ 门限效应”处理,并判断非对称性出现的门限水平。在获得了通
货膨胀率调整过程非线性的基础上,我们采用“物价—产出”形式的菲利普斯曲线模型来估计和检验
通货膨胀率过程的非对称性调整机制,并阐述非对称价格调整机制的重要性以及相应的经济政策启
示。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2005 年度重大研究项目
(05JJD790078)资助。
2 我国价格变化路径非对称性的单变量时间序列检验
在非对称价格调整的研究中,我们使用的是 1990 年 1 月到 2008 年 4 月我国的居民消费价格指
数所计算出的通货膨胀率数据 (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月报》和《中国经济景气月报》) 。图 1 显示
了在样本范围内,我国的通货膨胀率过程的时间轨迹。图中显示,在 1990 年至 1997 年出现了一轮
显著的对称单峰型波动过程,而从 2000 年至 2005 年的蛰伏期后,从 2006 年开始出现了通货膨胀加
剧的单边攀升过程。
通货膨胀
20
10
0
1990 1992 1994 1996 1998 2000 2002 2004 2006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