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应知社科知识·中国佛教.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目录 中国佛教汉传佛教 1 汉传佛教的主要学派、宗派 3 涅盘学派 3 成实学派 6 毗昙学派 7 地论学派 10 摄论学派 13 俱舍学派 15 天台宗 17 三论宗 21 法相宗 26 律宗 29 净土宗 33 禅宗 35 华严宗 40 密宗 44 中国佛教——藏传佛教 46 西藏佛教的渊源 50 藏传佛教教派的出现及其特点 56 藏传佛教教派的形成和演变 58 藏传佛教的主要宗派 60 宁玛派 60 萨迦派 65 噶当派 66 噶举派 68 格鲁派 96 觉囊派 120 中国佛教——南传佛教 146 1 中国佛教 中国佛教——汉传佛教 传入中国汉族地区的佛教,经过长期的经典传译、 讲习、融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从而形成具有民 族特点的各种学派和宗派;并外传朝鲜、日本和越南。 佛教传入中国汉地年代,学术界尚无定论。古代汉 文史籍中,有秦始皇时沙门室利防等 18 人到中国的记 载。据《善见律毗婆沙》记述,在阿育王时代,佛教第 三次结集后,曾派大德摩诃勒弃多至臾那世界(原注: 汉地);派末世摩至雪山边国。西藏多罗那他《印度佛教 史》称达摩阿育王时,高僧善见至大支那弘法。南璺佛 教史书则称派末世摩至支那。以上这些布教活动因无译 述遗迹传世,无法证实。 随着佛教的传入,来华西域僧人和佛教学者日益增 多,译经事业也随之发展。自东汉永平十年(公元67 ) 至北宋靖康元年(1126)手吉余年中,共有译师230 多 人,其中有史可征的印度在华僧人计 71 人。译出经、律、 论 5700 余卷(现存),加上其他佛教著作和汉地著述, 据日本《大正新修大藏经》收录为 13520 卷。 出家僧众遵行的戒律,汉地相传有五部。自唐代律 宗兴起,推行《四分律》,基本上保持印度传统,但但有 自己的特点:①出家僧徒自道安以后一律以“释”为姓; ②僧徒必须素食;③不行乞食,安居寺中修行,生活由 寺供养;后来禅宗提倡农、禅兼修、僧人可务农自养; ④僧人受菩萨戒,唐代已有烧身供养以示愿行坚固,以 后逐渐变为燃顶(烧香疤)。1983 年 12 月,中国佛教协 2 中国佛教 会在《关于汉族佛教寺庙剃度传戒的决议》中,认为这 种习惯“并非佛教原有的仪制,因有损身体健良,今后 一律废止”。寺院一般都有住持(方丈)、监院、维那、 知客等僧职。唐末禅宗盛行后,逐渐在全国寺院推行改 订的《百丈清规》,对僧徒诵经的仪式和参禅、变更请等 活动,作了具体的规定。佛事活动与节日主要有忏法、 盂兰盆会等。忏法原为佛教忏悔罪愆的仪则的仪则和作 法,起于晋代道安和慧远,历代相沿。盂半盆会盛行于 唐代,为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僧自瓷日举行供佛及僧超 度先灵的法会。宋以后又有水陆法会和瑜伽焰口,用以 为众积聚“功德”超度先灵。半月布萨之制,在汉地早 已形成习惯,每逢朔望之日,聚集礼佛、供养、诵经。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