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静脉孔区肿瘤的显微手术治疗及手术入路研究-外科学(神经外科)专业毕发业论文.docx

颈静脉孔区肿瘤的显微手术治疗及手术入路研究-外科学(神经外科)专业毕发业论文.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颈静脉孔区肿瘤的显微手术治疗及手术入路研究-外科学(神经外科)专业毕发业论文

优秀毕业论文 精品参考文献资料 博士学位论文 博士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 颈静脉孔区肿瘤的显微手术治疗及手术入路研究 摘要 第一章颈静脉孔区的显微外科解剖及定位标志研究 目的:研究颈静脉孔区的解剖特征和定位标志,为该区病变手 术提供解剖依据。方法:选择成人头颈湿标本15具(30侧),显微 镜下模拟枕下远外侧入路、颈一乳突入路和颞下耳前颞下窝入路的手 术操作,分别自侧后、侧、侧前方逐层显露小脑延髓池、颈静脉孔、 颅颈交界和颞下窝及咽旁间隙内结构,详细观测神经血管结构的形态 特征、与周围结构的毗邻关系及定位标志。结果:小脑延髓池位于延 髓前外侧,上至桥延沟,下达枕大孔,侧前方沿枕骨及颞骨岩部形成 蛛网膜袖套进入颈静脉孔和舌下神经管。在颈静脉孔的颅内开口,舌 咽神经与迷走、副神经间被纤维或骨性结构隔开。在颈静脉孔内,脑 神经行于颈静脉球上方的内侧,舌咽神经位于最前方,所有神经束均 可用显微外科技术分开,副神经的脑根同脊髓根一起进入颈静脉孔后 又加入迷走神经。颅颈交界区所有重要的解剖结构均可以寰椎横突为 参照标志予以明确。茎突隔膜将咽旁间隙分为茎突前区和茎突后区, 颈内动脉、颈内静脉及脑神经Ⅸ、X、Ⅺ、Ⅻ等位于茎突后区。茎突 隔膜由二腹肌后腹、茎突肌群、茎突舌骨韧带和茎突下颌韧带、茎突 咽筋膜和由二腹肌延至胸锁乳突肌的筋膜构成。结论:1)小脑绒球 和Luschka孔脉络丛复合体及颈静脉孔硬膜返折可作为辨认舌咽神 经脑池段的解剖标志。2)颈静脉孔的颅内开口可分为岩部、颈内部 (或神经部)和乙状窦部,颈静脉孔内脑神经的不同神经纤维柬在整 个行程中彼此独立,副神经仅由脊髓根构成。3)颅颈交界区解剖结 构复杂,利用寰椎横突、头侧直肌、二腹肌沟、颈静脉突、膝状神经 节等解剖标志有助于明确此区域重要解剖结构,避免术中不必要的损 伤。4)颞下窝为下颌骨和翼内侧板之间的区域,咽旁间隙系颞下窝 后方、鼻咽外侧及颈椎腹侧的区域;茎突隔膜包绕颈内动脉,是颞下 窝咽旁间隙区域的重要解剖标志。 关键词颈静脉孔颅颈交界颞下窝咽旁间隙寰椎横突颈静脉突 本课题系湖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资助项目 (编号:ZD02-05) I 博士学位论文 博士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 茎突隔膜显微解剖 第二章传统手术入路相关解剖及对颈静脉孔区显露程度的定量研究 目的:定量研究颞下耳前颞下窝入路、耳后经颞入路、枕下及远 外侧入路各手术步骤对颈静脉孔区的显露程度,并探讨各入路中重要 结构的保护,为临床个体化的选择手术入路、保护重要结构功能提供 可靠的解剖依据。方法:选择经lO%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头颈湿标本 各6具(12侧),分别模拟颞下耳前颞下窝入路、耳后经颞入路、枕 下及远外侧入路的手术操作,并将各入路分成连续的五个步骤,用脑 立体定向仪测定上述入路各步骤对颈静脉孔区的显露面积,用游标卡 尺测量颈内动脉垂直段的显露长度、斜坡和/或三叉神经的显露长度 及重要结构间的距离。结果:1)颞下岩前入路对颈静脉孔区的显露 面积是370.86±123.46mm2,去除颧弓后,显露面积增加到462.Ol± 150.19mm2,但与颞下岩前入路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切除颞下 颌关节、移位颈内动脉后显露面积显著增加(PO.05)。完成颞下窝 的显露后,显露面积增加至1182.22±397.30mm2。向前移位颈内动脉 后,对颈内动脉前壁、侧壁的显露分别增加至13.69±4.54mm、12.64 ±3.84mm,与切除颞下颌关节间存在显著差异(PO.05),对颈内动 脉垂直段后壁的显露长度为8.77±2.28mm。2)迷路下入路对颈静脉 孔区的显露面积是182.47±72.62mm2,迷路后入路、部分切除迷路对 颈静脉孔区的显露程度依次增加,完全切除迷路后对颈静脉孔区的显 露面积与部分切除迷路间无显著性差异(PO.05)。切除耳蜗后,显 露面积增加至1 196.37±296.27mm2,与经迷路入路间存在显著差异 (P(O.05)。迷路下入路无法显露三又神经,显露斜坡长度也有限 (10.68±2.66mm)。迷路后入路显露斜坡和三叉神经长度分别为 15.51±3.OOmm和8.22±1,38mm,与迷路下入路间存在显著差异 (PO.05)。部分切除迷路后,对斜坡和三叉神经的显露程度进一步 显著增加(PO.05),但经迷路入路、经耳蜗入路显露斜坡和三叉神 经的长度与部分迷路切除间无显著差异(PO.05)。3)枕下乙状窦后 入路对颈静脉孔区的显露面积为376.37±102.22mm2,基本远外侧入 路对颈静脉孔区的显露面积增加到411.17±106.98ram2,切除颈静脉 突、部分切除枕髁后对颈静脉孔区的显露面积依次显著增加 II 博士学位论文 博士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 (PO.05)。完全切除枕髁对颈静脉

文档评论(0)

189****664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