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成长百卷读本(72)成功之路(下).pdfVIP

学生成长百卷读本(72)成功之路(下).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学生成长百卷读本(72)成功之路(下) 民国时期,有一个著名的纺织实业家刘国钧,他出身非常贫寒,却凭借 自己的智慧和毅力白手起家,从一无所有一步步成为百万富翁,并为我国的 民族纺织工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1887年4月2日,刘国均出生在江苏省靖江县生祠堂镇的一个普通家庭 里,父亲是私塾先生,因为参加科举考试,辛辛苦苦考了很多次也没有考中, 所以一时想不开就精神失常成了疯子,一天到晚说胡话,书也教不成了,一 家人的生活全靠刘国钧的母亲替有钱人家帮佣来维持。刘国钧生长在这样一 个贫寒的家庭里,从小就深刻体会到了生活的艰难辛苦,养成勤俭节约宽厚 待人的好习惯和品德。看到母亲受苦受累,一天到晚奔忙,他便不声不响地 去拾柴、扫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儿。甚至为了挣钱养家还去贩卖过水果。 小小年纪就在四处奔波,虽没有正式上过学,却聪慧机灵、能写会算,一副 “小大人”的模样。13岁时,刘国钧告别父母,去靖江县城一家槽坊当了学 徒。可是当学徒太累了,一年四季像长工一样给店老板干活,还得不到什么 报酬。不到一年,刘国钧无法忍受那里的重活和老板的蛮横欺压,只好离开 靖江,随同一个邻居背井离乡来到常州埠头镇谋生。后来又在奔牛镇的两家 杂货店当学徒,因为他的年龄太小了,除了当学徒外再找不到活儿干。 奔牛镇的三年学徒生活,对刘国钧的一生的影响非常大。小时候的那些 不幸经历在他心中刻下了深深的痕迹,他一直默默地寻找着摆脱贫因发家致 富的机会。在别人家的杂货店当伙计时,他常常去附近的集镇批货,出入各 家货栈,对市场行情渐渐地由生疏变熟悉了。于是他决定独自去经商闯天下。 要经商,首先就得要有足够的资本,这对两手空空的刘国钧来说,应当 是一件棘手的事,然而他早有准备。他利用自己经常外出批货的机会,尽量 多拉生意,多获佣金,为自己日后的经商打下基础。他还让母亲和妻子编织 辫纺 (清朝时男子用来扎辫子的一种绸带)送到店里代销。这样日积月累, 渐渐有了积蓄。后来,他又设法搭上了一个互助会,筹集了600元资本,并 与另一毕姓人家集资1200元,对外号称2000元。就这样,终于开办了和丰 杂货店,附设土染印坊染布匹。两年后,合伙人因不务正业,整天赌博抽鸦 片,以致负债累累,只得把另一半股份拱手让给了刘国钧。 生性聪颖的刘国钧一向善于应酬巧于经营,加上本人一贯讲义气又勤奋 踏实,因而生意一直不错。只是本小利薄,难有大的作为。1911年10月10 日辛亥革命在武昌爆发,一时间战火纷飞,奔牛镇上的商店纷纷关门停业以 避战祸。刘国均的父母也提心吊胆,问刘国均: “我们 关不关门?”刘国钧却处变不惊,他沉着冷静地分析了当前的形势,估 计战争不会持续多久,很快就会过去。他决定冒一次险,壮着胆子坚持开门 营业。 果不出他所料,一时全镇的商店都关了门,生意都集中到了他开的和丰 货店。时值兵荒马乱,有的农民担忧时局,纷纷将子女的婚期提前举行。人 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农民们担着稻谷逢人便打听: “哪里能买到做嫁 妆的衣料?”路人回答道: “只有奔牛镇的和丰杂货还在开业。”和丰杂货 店布匹立即销售一空。他又成功地说服了常州商人,以分期付款的方式将存 货折价售给和丰。就这样,和丰的生意一直红红火火。和丰卖出去的是布匹, 收进来的是稻子,此时,粮食很便宜,值不了多少钱,但当时局平定后,粮 食就贵起来了 (当时一担稻子收进时抵一两半白银,卖出去得三两白银)。 刘国钧从中获巨额差价。到第二年年底结算,和丰净赚5000余银元。而其它 店主则望洋兴叹。到 1915年,刘国钧的资本就从原先的 600元一跃成了 2 万元,增长30多倍。 就碰到了无法解决的技术难关。刘国钧果断决定自己到上海走一趟,摸清斜 纹布的浆纱秘诀。 当时的上海是我国最为繁荣的工业城市,高楼林立,工厂随处可见。刘 国钧经过慎重思考,把目标瞄准了英国商人开的怡和纱厂。然而,怡和纱厂 的进出口防守非常严,闲杂人员一律不准进去。刘国钧急得汗水直流,在水 泥地上不停地走来走去。他几乎想打退堂鼓了,但一想到大纶织布厂的前途, 想到自己刚刚开创的局面,他冷静下来。认真观察了一段时间,机警的刘国 钧就发现门卫对其它人看得很严,对身穿统一样式工作服的工人很少检查。 他灵机一动,立即有了主意:找一个豪爽重义气的工人借套工作服来混进厂 去! 刘国钧找到一个工人借了他的工作服,轻轻松松地进入了怡和纱厂。表 面上,他和普通工人没什么两样,实际上,他的那双眼睛一刻也没闲着,手 脚也特别勤快。然而正因为他的异常勤快,没几天,便引起了监工的注意, 一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请先注册登录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