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国近现代外交史复对习资料.docVIP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近现代外交史复对习资料

中国近现代外交史复习资料 1840年前:1.封贡体系的演变 封贡体系在西汉就开始出现,主要是针对中国西北的诸多游牧民族。 在两千多年的时间中,封贡体系的规模和坚固性时有变化。 到明朝和清朝初期,中国在东亚构建的封贡体系达到了完美的境地。 2、封贡体系的内容 中国皇帝的权利与义务 在周边国家中维持正当秩序的职责。 和平时期,通过向藩属国王派遣使节主持其册封仪式和颁发皇帝诏书的方式,中国皇帝承认这些国王的合法地位; 战争时期,当这些藩属遭受外来人侵时,中国要给予他们援助(最典型的是万历年问明廷援助朝鲜抗击丰臣秀吉的日本侵略军); 灾难时期,当藩国遭遇灾难时,中国皇帝派遣宣慰使节和颁布安抚诏令。 藩属国的义务 贡方物,它们的统治者按照一定的期限、派遣一定职位的官员、沿一定的路线到中国京城,按一定的仪式将所带土特产品献给清朝统治者(即“进贡”); 跪拜称臣; 请求册封其国王; 奉中国的正朔——即按中国皇帝的年号及日月来记录历史。 封贡体系的评价 (1)「天下观」建构的世界秩序是一元性等级体制。 严格的等级和尊卑秩序的思想:「畿服」理论最终确立了「中心」与「周边」按照地理距离体现出的亲疏关系。这是一个呈现「同心圆」或「放射状」的包括中国内部和外部世界的等级秩序图谱。 (2)「天下观」建构的世界秩序中中心与周边之间具有共容和互利的特征。 文化帝国主义 中心和边缘间的相互依赖具有非对称性 朝贡国:通过双方物质交流而互利互惠;通过双方在政治方面的合作而获益 中国:从朝贡国的朝贡行为中不仅可以获得「万国来朝」和「天下共主」的荣誉;利用朝贡国作为缓冲国,实现「天子守在四夷」的战略。 2.晚清外交机制介绍及其现代化 四译馆,隶属翰林院 礼部的会同馆,会同四译馆 理藩院 总理俄罗斯事务大臣库伦办事大臣黑龙江将军、吉林将军以及伊犁将军 地方督抚,中国行商 皇帝,军机处 3.清王朝的闭关政策 1、? 闭关自守政策的形成 “闭关锁国”一词并不见于当时的官私文献,而是后人对清政府在鸦片战争前实行的一系列对外政策加以概括而提出来的。 防止中国人接济台湾的郑氏政权的措施. 担心统治稳定,康熙下令禁止沿海人民与西方控制下的东南亚国家进行贸易. 面对西方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清王朝允许广州一口对外开放,实行“公行制度”。 2、? 闭关自守政策实行的原因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所论 历史传统的制约,专制的封建统治者一贯自高自大,盲目虚骄。 就清朝而言,如果说乾隆朝以前的闭关政策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是为防范国内反清势力,那么以后,随着郑氏反清势力的消失,所实行的闭关政策,就主要是为了防范越来越多的外商和海盗的侵扰,企图以这一政策造成限制西方人涌入中国的屏蔽,以保障自己的宁静和安全。 3、? 对闭关自守政策的评价 (1)暂时的、局部的范围看,闭关政策客观也的确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外国人。 (2)从长远、从全局来看,这一政策,没有也不可能起到抵制殖民侵略的积极作用. 4.对外关系 1.中俄关系 俄罗斯封建主向东方拓殖 边境纠纷与《尼布楚条约》 2.中英关系 马戛尔尼使团访华,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扭转中英贸易逆差,英国政府于1792年派马嘠尼勋爵率使团来华,使团的任务是要求中国皇帝保护英国商人在华利益,并设法使中国成为英国商品的巨大市场。但使团在华一无所获,不得不于1794年返回英国。 1840-1860:1.签订不平等条约(背景、内容、影响) 与英国 1842-8-29,在南京签订《南京条约》; ①割香港给英国; ②中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口; ③中国赔偿英国2100万元(鸦片费600万元,商欠300万元,军费1200万元) ④协定关税。英国对华进口货物纳税,由中英双方议定; ⑤取消公行制度。英商可与中国商人自由贸易。 1843-7至10,《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 ①领事裁判权 ②片面最惠国待遇 ③英国人可以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 ④《海关税则》收海关税率大大降低 1845-11,《上海租地章程》 与美国 1844-7-3,《望厦条约》 与法国 1844-10-24,《黄埔条约》; 与俄国 1851年8月,《伊宁条约》 2.第二次鸦片战争 1、战争的引发:“修约问题”和“马神甫事件”、“亚罗号事件”(P53) 马神甫事件:1853年,法国天主教教士马神甫进入广西西林是传教,包庇违法教徒,行凶作恶,新任知县张鸣凤将马赖及两名教徒处死。法国政府以“为保护圣教而战”的名义,向英国建议联合出兵中国。 亚罗号事件:1856年10月8日,中国水师在广州水面上查获到一艘走私船,并拘捕船上有海盗嫌疑的水手12人。英国方面硬说它是英国船,并以此为借口对广州发动进攻。 1860-1894:1.中国对外政策(P80)与外交改革:洋务派 清

文档评论(0)

180****515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