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青之子诉家庭悲剧.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艾青之子诉家庭悲剧.doc

艾青之子诉家庭悲剧:没和父亲说过一句知心话 时间:2010-05-15 07:09 作者:艾轩 点击: 911次   1949年, 北京东总布胡同。   核心提示:最后一次见面是上世纪90年代初。他要艾未未(编者按:艾轩同父异母的弟弟)告诉我,他看了我的画很震撼,他很想我。后来我也知道,他跟别人说过小时候他们对我不好。为了不让老爷子扫兴,我又一次踏进他家。那时候他已经坐在轮椅上,高阿姨告诉他,“这是圭圭,来看你了”。他回了一句,“圭圭也长大了啊!”当时,我都快五十岁了。高阿姨拿出我的画问他好看吗?他说:好看。我能感觉到,他有很多话想说,可高阿姨在身边,他不敢开口。这是他清醒时我们最后一次见面。我和他这辈子都没有说上一句知心话,很遗憾。   记忆档案   1933年,一个名叫“蒋海澄”的爱画画的青年,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自此轰动诗坛。“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他的这句诗,也曾打动了无数人,令人们感受到诗人火一般的激情。   然而,这位在中国诗坛占有重要地位的大诗人,却给他的儿子、承继了父亲艺术才华的著名油画家艾轩留下了难以忘怀的记忆伤痛。2010年4月10日   1935年,25岁的艾青听从父母之命,与张竹茹结婚。1936年,艾青在常州武进女子师范当国文老师,与女学生韦嫈(真名张月琴),即艾轩的母亲相识、相爱。1939年,29岁的艾青与18岁的韦嫈结婚,相继生下女儿艾清明、儿子艾端午。1947年,艾轩在河北深县小李庄出生。   1955年,艾青与韦嫈离婚,艾轩和姐姐艾清明、哥哥艾端午判给了父亲,妹妹艾梅梅则归母亲抚养。同年,艾青与刚调到中国作家协会的高瑛相识。1956年3月27日,艾青与高瑛结为夫妻。   壹   取名艾圭圭,被同学耻笑说是“艾乌龟”   是感情失败经历的“标志性建筑”   1945年,他和母亲奉命先后从延安奔赴华北解放区。到河北张家口后,两人不在同一个地方工作,他发生了“生活作风问题”,与母亲的关系一度紧张。1947年11月11日,母亲生我的时候,他提了一罐鸡汤过来看我,手在空中比划着说,11月11日,不就是一个圭(音Gui)字吗?就叫艾圭圭吧!就因为这个名字,我经常被同学耻笑,说我是“艾乌龟”。上初中时,我向母亲要求改名字,姐姐就给我取名为“艾轩”。   他与母亲的感情产生了纠葛,我却在这时来到了人间。所以,他把我当成是感情失败经历的一座“标志性建筑”,从没有正眼瞧过我。大概一岁多的时候,他和母亲两人都忙于革命,我被送到华北保育院抚养。   贰   “他看我的眼神总是冷冷的,我是多余的。”   1949年进入北京后,他和母亲关系有所缓和,两人跑到保育院找到了我。当时我蹲在一个角落里,因为长期营养不良,我的双脚不能长时间站立,两人把我抱回了家。没过多久,他与母亲的关系再度僵化,又把我寄送到幼儿园,只有周末才回家。   回到家里,他看我的眼神总是冷冷的,让我感觉到自己是多余的。我5岁时,有一天我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他突然把我拎起来,锁在黑漆漆的壁橱里,任我哭喊他都不开,直到我哭着睡着了,也不知道自己后来是怎么出来的。   还有一次,我和他坐在一个桌上吃早餐,我说:“爸爸杯中的牛奶比我多”。他听了站起来,把自己的牛奶倒入我的杯中,眼睛却盯着我,牛奶一直倒,最后牛奶溢了一桌子,他自己坐到沙发上看报去了。白色的牛奶洒了一桌子,那刺眼的颜色我一辈子都记得。   叁   我们带着怨恨离开了那地方   1956年,家里来了一个陌生女人,他要我们喊她“王阿姨”。实际上她叫高瑛,只是为了不让我们到处说,才要我们这样喊。起初,继母对我们挺好,后来却对我们越来越“冷”。   记得很清楚的一件事是,智利诗人聂鲁达来我家,高阿姨怕我们丢脸,把我们兄妹三人锁在了侧屋,不让我们出来。半夜,她把我们从被子里拎出来搜身,拷问我们是不是偷吃苹果了。加之他们两人因为争夺存款,经常发生“战争”,甚至打得头破血流,我们生活在恐怖之中。于是,我们兄妹三人决定投奔已调到天津的母亲。   那天凌晨,我们收拾了东西准备去天津,父亲知道我们要走,但始终没有出来与我们道别。我们带着怨恨离开了那地方。   肆   最后见面说我的画“好看”   这辈子和父亲没说上一句知心话   此后多年,我们几乎没有联系。在我的记忆里,我跟他只见过四次面。1978年,我在成都军区文化部创作组担任美术创作员,回北京探亲。听说他从新疆偷偷回来治眼睛,我跑去看他,看着一身军装的我,他吓了一跳,问“同志,你找谁?”当我说我是“圭圭”时,他异常兴奋。我推测,他见自己的儿子是解放军,而自己却是右派,感到特别刺激。   上世纪八十年代,他又恢复往日的风光。但之后的两次见面,都在不愉快

文档评论(0)

139****66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