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获得性免疫缺图陷综合症75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AIDS 艾滋病 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 主要内容 一、流行概况 二、传播方式 三、致病机制 四、AIDS的治疗 五、展望 一、流行性况 颜色最深的 地区是感染 情况最严重 的地区 1977-1995年感染人数 二、传播方式 AIDS为传染性性病,其传播方式主要有三,其中以性接触最具重要性。 (1)性接触 (2)注射途径 (输血.血制品. 静脉毒瘾者因共用污染有HIV的针头和注射器而被感染) (3)母婴垂直传播 三.制病机制 (一)HIV感染的过程 1.急性HIV综合征 2.潜伏期(1)细胞潜伏期 (2)临床潜伏期 3.临床疾病期 (二)AIDS的发病机制 1.HIV进入细胞机制 T细胞表面有许多HIV病毒 3.HIV表达的诱导 (1)HIV在T细胞、单核细胞和Mφ中的有效复制取决于这些细胞的活化和分化状态。 (2)HIV与其它病毒共感染如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乙肝炎病毒、HTLV-1和人疱疹病毒增加HIV的表达。 (3)有些细胞因子能调节、诱导HIV从潜伏或慢性感染状态进入活跃表达状态,如IL-1、IL-3、IL-6、TFF-β、IFN-γ和GM-CSF等;而IFN-α、IFN-β、IL-4和转化生长因子-β等能抑制HIV感染。细胞因子无需入循环,局部产生后在组织水平上就能调节HIV表达。 三、AIDS的治疗 四、展望 * * 临床七年四班二组 自1981年美国黑人区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例以来,这种被称为“世纪瘟疫”的疾病不仅没有得到控制,反而更加猖獗。全世界已有1880万人死于艾滋病,其中380万是儿童。据最新统计,全世界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数已达5000万人,130万是15岁以下的儿童。19年来,艾滋病已经使1320万儿童成为无依无靠的孤儿,其中95%生活在非洲。现在,艾滋病正在非洲大陆肆虐,非洲的艾滋病病毒携带者的数量占全球总数的50%以上,因艾滋病感染,南非人的平均寿命将在2008年由60岁减至40岁。艾滋病的迅速传播已成为全球性的灾难。 HIV感染过程 (1)CD4分子:HIVgp120羟基端第4保守部分(氨基酸413~447)与CD4+细胞表面CD4分子的V1区高 亲和力地结合。结合后gp120和CD4的构型都发生了改变。故CD4分子是HIV的主要受体,CD4+细胞是HIV攻击的主要靶细胞。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仅为总淋巴细胞的1%~3%。已发现淋巴器官主要是淋巴结中有大量HIV DNA。组织中特别是淋巴器官中的Mφ是HIV复制和播散的主要场所和贮库。 (2)融合受体: HIV也能感染CD4-细胞,与HIV进入有关的CD4-细胞 表面分子的性质不明,最近在脑细胞上鉴定出一融合受体,为脂糖受体(如半乳糖苷神经酰胺)可能与HIV进入CD4-细胞有关。 (3)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此抗原在HIV细胞-细胞间的传播中起重要作用。HIV可经Mφ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或淋巴细胞达上皮细胞。中和抗体不能阻断感染细胞将HIV传给未感染细胞。 (4)Fc和补体受体:已发现HIV-1感染过程中的抗体依赖的增强现象。非中和抗体的Fab与病毒结合,经补体或Fc受体使HIV植入细胞内。 (5)表型混合(phenotypicmixing):经HIV和鼠逆转录病毒共感染的细胞能形成假病毒子(pseudotypevirion),在其包膜内有HIV基因组。 HIV感染淋巴组织 艾滋病皮肤病变 艾滋病卡波氏肉瘤 2.CD4+细胞减少的机制 HIV(+)者血中CD4+T细胞以25~40个/μL/年的速度下降,出现症状时CD4+T细胞一般<300个/μ1,如其数急转直下降至约200个/μ1,则为疾病恶化的先兆。 (1)HIV及其包膜蛋白的直接细胞致病作用:gp120能直接损伤细胞膜,使细胞溶解破坏死亡的现象已得到证实。感染细胞的死亡也可能是蛋白质合成被抑制的结果。未整合HIV DNA在胞内蓄积具有毒性,HIV Tat蛋白能杀伤脑细胞。 (2)感染细胞-未感染细胞形成合胞体:感染HIV CD4+细胞的胞膜与未感染CD4+细胞的胞膜相融合,形成有多个核的巨大细胞。合胞体的形成与HIV的细胞致病作用及CD4+细胞丢失有关。Gp120的V3超变区参与融合过程,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在细胞融合中也起作用。 (3)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