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论词体声律学的建构及其意义-中国社会科学网.pdfVIP

论词体声律学的建构及其意义-中国社会科学网.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词体声律学的建构及其意义-中国社会科学网

南京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Mar.2017/Nl【2 论词体声律学的建构及其意义 昝圣骞 [摘 要] 词体声律既受词乐的制约、包含音律的映射,又继承、发展了诗文格律而富于汉语言的 内在音乐性。词体声律学即有关词体声律的学问或学科,包括词乐、词调、词律、词韵、词唱法研究等 版块。与词律、格律、声调等习用概念相比,词体声律更符合词体体制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也更符合词 体发展的历史轨迹。词体声律学的建构,具有修正词体学理论体系,统合词体研究文献,推动词学研究 回归文本、面向当代等多方面意义。 [关键词] 词体 ;声律 ;格律 ;词学体系 长期以来,词体学虽然在词学理论体系的建构中从不缺席,实际研究成果却十分薄弱。新世纪的 十多年来,词学研究 (理论方面)的新进展集中在词史、词派、传播接受、词文化及词学史诸领域,词体 学及词体学史研究基本没有涉及。 造成这种格局失衡的N.N~--,是词体学理论体系的不成熟,对 词体的理解和阐释不够科学。这直接导致了当前词体研究上的三重 “隔阂”。一是古与今的 “隔阂”, 即对前代词体研究成果的发掘和理解不够。如仅将 《词林正韵》视为一部韵书进行音韵学上的研究, 忽视其以词韵协配音律的词学宗旨。二是体系内部的 “隔阂”。词体学以词乐、词律 、词谱、词韵 、词调 等子项在词学体系中 “零散”存在,孰有孰无,孰轻孰重,因体系建构者而异,各子项之间也没有形成 有机的整体。三是学科间的 “隔阂”。当前治词乐者通常为音乐学家,治词韵者为音韵学家 ,治章法、 句法者为修辞学家、文章学家,治声情者为文艺理论家。各学科很少沟通 、联合,漠视词体体制的特殊 性和复杂性。有鉴于此 ,笔者提倡建构词体声律学,以词体音乐性为本,以词乐音律和汉语格律为双 轨 ,统摄词调、词韵诸要素,推进词学理论建设。 一 、 “词体声律”界说 对词体声律概念的界说,是建构词体声律学的关键。总的说来,和词律、格律、声调等习用概念相 比,词体声律更符合词体体制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也更符合词体发展的历史轨迹。这与声律的内涵的 变化有直接关系。 文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后,民国旧体文学文化研究所兼职研究员,210097。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 目 “民国词集编年叙录与提要”(13ZD118)、词“体声律研究与词谱重修”(15ZDB072)阶段性成果。 ①王兆鹏:《新世纪以来词学研究的进展与瞻望》,《学术研究》2015年第6期。 127 (一)声律。声律一词历史悠久 ,就其在历代典籍中的使用来看,主要有两方面涵义 :一是属于音 乐学范畴,最初指五声和十二律,后来成为音制规则的总称,和音律、乐律同义 ;二是属于语言文学范 畴,指文辞声韵规则,近于格律、声调。在汉语文学发展史上,声律常常兼有以上两方面涵义,在不同 阶段 、不同文体上比重不同。 先秦时期,声律即音律,是五声和十二律的合称。此时诗乐不分,《诗经》所收皆为歌诗 ,言 “声 律”即指以音律对歌诗之声进行规范。如 《尚书 ·舜典》日: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孔安 国注日:“声谓五声,宫、商 、角、徵 、羽,律谓六律六吕,十二月之音气 ,言当依声律以和乐。”此时歌诗 以和乐为宗 旨,而且人们对汉语言本身的音节声调尚未 自觉 ,所以声律作为音乐之律客观上也统摄语 言声调,后世在讨论文辞的韵律节奏时仍然使用声律这一概念即肇端于此。 汉魏六朝时期,声律的涵义有所扩大,它不仅作为音乐范畴继续存在并影响乐府等音乐文学,还 被用来指称文辞的韵律节奏。一方面,作为音乐概念的声律 (主要是五声)进入文学领域,成为文学 批评术语 ;另一方面,以永明声律论为代表的文学声韵理论反过来充实了声律的内涵。 这一时期五声成为文学批评术语 ,与人们对于汉语音节声调的逐渐 自觉有关,与诗乐分途 ,古诗 和辞赋脱离音乐成为文学新传统也不无关系。在诗赋创作过程中,受歌诗传统的影响,时人开始用五 声来形容汉语文学声调抑扬的律动之美。《西京杂记》载

文档评论(0)

suijiazhuang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