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生殖道感染.ppt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女性生殖道感染疾病 诊治新进展 总论 女性生殖道感染和性传播是全球性的重大社会及公共卫生问题。女性生殖道感染也是影响女性生殖健康和妇科常见疾病之一。它包括性传播感染、内源性感染和医源性感染。如不及时诊断和正确治疗,可引起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不孕症、异位妊娠、流产、死胎、死产、早产、先天感染及新生儿感染等并发症。并可增加爱滋病感染和发生宫颈癌的风险。该疾病已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女性感染性疾病这样一类在我国常见的疾病早年来并没有权威性的流调资料。因感染性疾病而来就诊的占一关以上,可见女性生殖道疾病是一类在我国妇产科门诊的非常常见的疾病。但几年前我国七家三甲医院的相关调查发现:感染性疾病的诊疗非常混乱,故而有必要普及这一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知识,从而规范女性生殖道感染疾病的诊治流程,最大限度的诊疗患者并节约社会资源。 女性生殖道非无菌环境,其中可存在多种微生物,健康女性生殖道中常驻微生物有:细菌,以乳酸杆菌为主,真菌孢子,支原体等。正常情况下厌氧菌与需氧菌5:1乳酸杆菌有20多种。但人体并非被动受感染的生物体,女性下生殖道对病原微生物的屏障作用、经过数千年进化成形的自身防御体系,有特别是在于下生殖道的理化环境、性激素的周期变化对生殖道的作用,全身和局总免疫环境对病源微生物的抵抗作用;另外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拮抗作用对人体也有一定影响,人对各种益生微生物的依赖和对臻病微生物的抵抗、二者对人体的作用以及阴道局部环境的改变,其相互作用最终导致是否造成女性生殖道感染的结局。 感染微生物学的概念:感染微生物学是一门微生态学理论和方法研究感染的发生、发展、结局并引导感染向宿主健康方向转移的微生态学分支,是微生态学、医学微生物学、免疫学与传染病学交叉而成的新兴学科。 一、生殖道感染(RT1)的概念即感染部位在生殖道 1.RTI感染途径:有内源性、外源性、医源性、性传播等。 2.RTI多数由下生殖道微生物上行感染,仅少数如结核经血行感染。 3.RTI包括:下生殖道感染:有外阴炎、阴道炎、宫颈炎;上生殖道感染:有宫内膜炎、输卵管炎、盆腔炎等。 女性生殖感染个论: 1、念珠菌:2004年我国已经出台了中国VVC诊治规范,其中主要内容:疾病评分表、诊断流程和治疗流程,强调真菌培养、药敏及强化治疗。轻、中、重度、复杂型,近年来再发问题也引起了广泛注意。 2、细菌性阴道病(BV):发病率高,但由于目前药盒不太过关,存在过诊过治的问题,尤其不能用氨实验这一指标来诊断此病,要注意无症状的BV手术前的处理问题,近期BV诊治指南将出来。 3、衣原体(CT)感染:常与宫颈炎、不孕症及盆腔炎相关,最大问题是诊断不准确,也是药盒不过关问题,治疗后复查时间要足够长,隔四周以上复查。 4、支原体“感染”:支原体为阴道常驻或过路微生物之一,为条件致病微生物,仅某些亚型可能参与疾病的发生(解脲、生殖、人型)。目前存在过度诊断、过度治疗,一定要用培养的方法来诊断。 5、滴虫感染:其治疗趋于成熟,注意治疗中有足够的疗程、剂量及性伴的治疗。没有症状者不主张反复治疗。 6、关于宫颈糜烂的概念:宫颈糜烂是一个生理问题,应及时排除宫颈病变及宫颈癌,仅在有症状者才进行治疗,现在过度治疗现象严重。 7、HPV感染:目前已经确定高危亚型持续感染宫颈上皮的情况下宫颈会发生癌前病变及宫颈癌。HPV感染属于女性阴道的一次“感冒”,十万分之几,目前界定两年持续感染才考虑高危,如高危型的HPV漏诊极低,故HPV的治疗应慎重。目前HPV的分型更为重要。 8、盆腔炎性疾病(PID):以往全国盆腔炎的诊治存在极大问题,缺少病原学依据,药物治疗一定考虑需氧菌和厌氧菌的敏感性。目前,我国以美国CDC2006年所制定的诊治指南,进行症状及病原学指导下的分层诊疗方案。 总之,女性生殖道感染疾病采用综合治疗,维护正常菌丛,保护健康,恢复有益菌群,杀灭有害细菌,促进易生菌的生长,包括易生源,选择性微生物调节剂、微生境调控。 三、下生殖道感染的原因(LGTI) (一)内源性 阴道菌群紊乱,如常见诱因为用广谱抗生素,阴道盥洗等,导致阴道乳酸杆菌下降,阴道微生态改变引起细菌性阴道病(BV)及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等。 (二)外源性(医源性及性传播) 分娩过程、产褥期、计划生育手术(人流、放、取环等)、妇产科手术等。病原多为大肠杆菌、乙型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及厌氧菌等;而性传播感染(STI)与性传播疾病(STD)有滴虫性阴道炎(TV) 、淋病、沙眼衣原体(CT)感染及宫颈HPV感染等。 四、阴道微生态环境的保持 1.阴道微生物群 (vaginal microflora)共栖共存,相互依赖及制约。阴道常见微生物群有20多种,其中乳酸杆菌占85%~90

文档评论(0)

浪漫唯美-文档菜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