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先秦是否有道家-SouthernUniversityCollege.PDF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先秦是否有道家-SouthernUniversityCollege.PDF

Southern University College Academic Journal, Volume 2, August 2014, 127-136 《南方大学学报》第2 卷, 2014 年8 月,页127-136 先秦是否有道家 : 从西方汉学反思先秦思想研究 董铁柱 ∗ 一、问题的提出 儒家和道家的区分,自西汉以降,似乎便被大家认为是毋庸置疑的 事实。历来中国哲学史家都默认先秦哲学家中,孔子、孟子和荀子属于 儒家代表,而道家哲学的代表则是老子、庄子。胡适和冯友兰在各自的 《中国哲学史》中,所争论的无非是老子和孔子究竟孰先孰后的问题, 而老子哲学属于道家这一“事实”,他们都觉得是无可争议的。张岱年在 《中国哲学大纲》中,也指出先秦儒道两家有着明确的区分。他认为儒 家主要是开明的奴隶主,而道家则是由“贵族下降而为自由民的知识分 子”组成1——这样的论断当然出于阶级分析法,有着鲜明的时代烙印。 港台学者虽然和内地学者的方法论上存有差异,但是在老、庄属于道家 这一问题上,却是完全一致的。韦政通在《中国思想史》中指出老庄“二 人合起来恰足以代表道家思想的一个完整体系”2 ,而劳思光在《中国哲 学史》中所质疑的,也只是司马迁所说的道家源流问题,而完全不觉得 先秦道家的存在是个需要讨论的问题3 。 与此相仿,西方汉学界也基本认为先秦的儒道之分是一个显而易见 的事实。葛瑞汉 (A.C.Graham )在Disputers of the Tao 中,也给老子和庄 子贴上了道家的标签4 。在这样的背景下,学者们所探讨的,更多的是儒 ∗ 中国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助理教授。 电邮:tiezhudong@uic.edu.hk 1 张岱年 《中国哲学大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 年,页10-11。 2 韦政通 《中国思想史》上册,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7 年,页121。 3 劳思光 《新编中国哲学史》第一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年,页151。 4 A.C.Graham, Disputers of the Tao , Chicago, Open Court,1989, p. 170. 127 董铁柱 道两家究竟是如何互相影响的。上世纪九十年代,陈鼓应曾经撰写《早 期儒家的道家化》一文,指出“儒家的道家化和道家的儒家化是中国哲 学史上的一个值得探讨的新课题”5 。众所周知,陈鼓应非常推崇道家思 想,认为道家哲学才是中国哲学的正宗,但是他也承认儒、道两家的相 互影响,这意味着在儒道之间,其实很难划一道准确的分界线。陈鼓应 指出,稷下道家的伦理思想也吸收了仁义等传统认为是儒家思想的概念, 而孟子的心气论则受到了道家学派慎到的明显影响。简而言之,他认为 儒家在哲学上道家化,而道家在伦理上儒家化。 陈鼓应这样的观点当然并非首创。早在宋朝,朱熹就指出荀子“全 是申韩”6 。尽管是荀子的得意弟子,但是韩非子受老子思想影响很大, 因此朱熹这一评语,也说明他认为先秦儒家代表人物荀子的思想中,有 一定的道家色彩。孙以楷也曾经撰文指出荀子哲学和黄老思想有着相当 的渊源7 。与此同时,不少学者也多角度探讨了老庄思想中的儒家色彩, 如林光华就曾经质问“庄子真的反对儒家仁义吗?”8 。当越来越多的学 者开始寻找先秦儒道之间的互相影响之时,有一个问题也就自然浮出了 水面:先秦真的有儒道之分吗? 这一问题西方汉学家至少关注了30 余年,但是 10 年前三位美国学 者撰写了两篇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论文,才使得“先秦是否存在道家”成 为了一个在西方汉学界被广泛关注的话题。这一话题的意义在于,如果 没有足够的材料证明先秦道家作为一个学派曾经存在过,那么先秦哲学 史的框架和脉络就有可能会被重新构建。因此尽管这一话题在国内学界 还没有引起重视,笔者却认为有关注的必要。以下本文将通过阐述和分 析这三位学者的观点,以期对先秦是否有儒道之分这一问题得出自己的 答案,并尝试探讨在这一问题被解构之后,先秦思想的研究有可能出现 那些变化。 二、他山之石 美国汉学家史密斯(Kidder Smith )于2003 年发表了《司马谈与道、 5 陈鼓应 〈早期儒

文档评论(0)

sunguoho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