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第一章 近代科学
近代科学的肇始
在近代之初,科学还没有与哲学分离,科学也没有分化成众多的门类。
知识仍然被视为一个整体;哲学这个术语广泛使用来指称任何一种探索,不
管是后来狭隘意义上的科学探索还是哲学探索。然而,这些变化已经发生。
近代科学先驱者们的数学和实验倾向,不可避免地导致分化成精密科学即实
验验证的科学和纯思辨的哲学。同样,虽然经常是同一个人研究一切门类学
科,同一本书论述的内容无所不包,但是科学成果的迅速积累还是不可避免
地迅速导致劳动分工,导致分化成若干门科学。本书对科学的分类,有人很
可能认为与时代不合拍。但是就简单性和条理化而言,这种分类还是合理的。
没有条理分明的论述方案,近代科学前几个世纪的叙述必将陷于极端混乱。
同时,一部史书的职责也毕竟是把事理弄清楚。
一个个历史时代都不是突然出现的。它们通常总需要有预先的准备。所
以,要确定它们的开端是困难的。科学的近代是跟着文艺复兴接踵而来的,
文艺复兴复活了一些反对中世纪观点的古代倾向,而且部分地也是由于这个
原因,那些对中世纪的生活和实在观心怀不满的人都拥护文艺复兴。不信宗
教的古代和中世纪的基督教世界径渭分明。中世纪基督教趋向于自我克制和
想往来世。恪守宗教生活誓约的理想的基督教徒一心想着天国。他对自2然
界和自然现象,从根本上说毫无兴趣。自然的欲望必须转变成隐秘的神迷;
自发的个人思想必须服从权威。重见天日的希腊和罗马古籍犹如清新的海风
吹进这沉闷压抑的气氛之中。诗人、画家和其他人激起了对自然现象的新的
兴趣;有些勇敢的人充满了一种渴望自主的理智和情感的冲动。在这些方面,
近代思想基本上是古代的复活,借助古代学术而问世。而近代科学在它的早
期阶段,更加具体地得助于古代流传下来的天文学、数学和生物学论著,或
许其中大都是阿基米德的力学论著以及亚历山大里亚的希罗和维特鲁维乌斯
的技术著作。
中世纪对自然现象缺乏兴趣,漠视个人主张,其根源在于一种超自然的
观点、一种向往来世的思想占居支配地位。与天国相比,尘世是微不足道的,
今生充其量不过是对来世的准备。教会对天恩灵光所启示的真理拥有绝对权
威,与此相比,理性之光则黯然失色。诚然,与感化的理白相比,托马斯·阿
奎那及其门徒承认除天恩灵光之外,理性之光也是知识的一个源泉;但是甚
至他们也毫不怀疑自然知识从属于天启。有人试图声称经院哲学是理性主义
的;怀特海教授甚至已把近代科学说成是 “从中世纪思想的固定合理性的倒
退” (Science and the Modern World, p.ll,ed.1929)。这种说法只说对
了一点点,且容易令人误解。经院哲学家无疑是聪明的唯理智论者,而且已
证明思想极为敏锐。在寂寥的中世纪里,他们为维持基督教世界的思想的生
存,无疑也做出了宝贵的贡献。但是,他们的推论总是囿于基于权威的前提;
他们从不试图运用,也不允许其他人运用更为宽广的理性,后者企求囊括整
个人类经验,而没有任何象权威所规定的教义那种专横的限制。对确凿的观
察事实抱应有的重视乃是任何彻底理性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而不是从理
性的倒退;那种半截子的理性是不完全合理的,然而它在其他方面可能是敏
锐的和合理的。就此而言,近代科学也是回复到隐含地依赖于古人所遗留下
来的自然知识。从近代最初开始,人们注意起大自然的确凿的事实,并重视
经验尤其是实验。这种3状况主要是自然主义的精神所促成的。自然主义既
体现了不信宗教的古代学术的复兴,又为这种复兴所鼓动。自然主义的精神
同弥漫在中世纪理智气氛之中的超自然主义精神大相径庭。它不是从理性倒
退的结果,而是迈向不受任何界限限制的更自由、更完整的理性的一大步。
这就是为什么科学是普遍的,而基督教则不然的原因所在。科学对培育它的
推理不施加任何专横的限制;但是基督教通常总把理性的范围限制在它的几
条信经或教义的专横界限之中。
上述的对比还可以用一种略微不同的方式来说明。自然主义观点可以认
为本质上是世俗的、注重事实的观点;超自然主义观点则倾向于神秘。前者
寄望于大自然的规则性,后者则准备在自然现象中发现奇迹和魔法。甚至不
信仰宗教的古代也感染上轻信迷信,但没有达到中世纪基督教世界那样的程
度。近代花了很长时间才抛弃掉了中世纪的迷信。要知道巫术的自然观曾何
等有力地控制着中世纪和近代初期的知识界和民众,只要想一下巫术迷信是
多么顽固,在近代的头几个世纪里还有无数人被狡猾的审判者和教会权贵指
控行巫而牺牲就可以了。象威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知传链电子书
- 新时代地方高校教育扶贫大有可为-[共6页]-202-中国教育发展与减贫研究(2020年第1辑/总第5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李兴洲 白晓 张琦 主编.pdf
- 习近平精准脱贫理论实施路径的思考与探索-[共9页]-193-中国教育发展与减贫研究(2020年第1辑/总第5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李兴洲 白晓 张琦 主编.pdf
- 立足教师教育特色,续写“援藏良驹”荣光-[共11页]-182-中国教育发展与减贫研究(2020年第1辑/总第5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李兴洲 白晓 张琦 主编.pdf
- 开放办学 内涵发展 文化引领 服务社会-[共13页]-169-中国教育发展与减贫研究(2020年第1辑/总第5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李兴洲 白晓 张琦 主编.pdf
- “三区三州”教育扶贫及返贫防控有章可循-[共9页]-160-中国教育发展与减贫研究(2020年第1辑/总第5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李兴洲 白晓 张琦 主编.pdf
- 教育帮扶:培育脱贫内生动力的路径选择-[共13页]-147-中国教育发展与减贫研究(2020年第1辑/总第5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李兴洲 白晓 张琦 主编.pdf
- 可持续生计视角下民族地区绿色减贫评估-[共23页]-124-中国教育发展与减贫研究(2020年第1辑/总第5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李兴洲 白晓 张琦 主编.pdf
- 新时代贫困地区教育扶贫问题研究-[共12页]-112-中国教育发展与减贫研究(2020年第1辑/总第5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李兴洲 白晓 张琦 主编.pdf
- 高质量脱贫需要高质量教育扶贫-[共18页]-94-中国教育发展与减贫研究(2020年第1辑/总第5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李兴洲 白晓 张琦 主编.pdf
- 乡村薄弱学校改进路径探索-[共11页]-83-中国教育发展与减贫研究(2020年第1辑/总第5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李兴洲 白晓 张琦 主编.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