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抒情文学补充参考资料.PDF
抒情文學補充參考 資料 (2 0 1 1 )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台
灣 3.0版 授權釋出】
壹、騷、賦、辭、對問、設論、七、漢賦
騷 (楚辭):「兮」字的位置、七言、六言
屈原:《離騷》、〈天問〉、〈九歌〉、〈九章〉……
〈卜居〉、〈漁父〉→「對問」體
宋玉:〈九辯〉、〈招魂〉
賦 :
荀子:〈賦篇〉(隱語:禮、知、雲、蠶、箴)、〈成相〉
賦 :(抒情言志)
宋玉:〈高唐賦〉、〈神女賦〉〈登徒子好色賦〉(抒情)
賈誼:〈弔屈原賦〉、〈服鳥賦〉(哀傷、言志)
董仲舒:〈士不遇賦〉(言志)
司馬遷:〈悲士不遇賦〉(言志)
揚雄:〈太玄賦〉(言志)
1 抒情文學 補充 參考資料
張衡:〈歸田賦〉、〈思玄賦〉(言志)
王粲:〈登樓賦〉(登覽、言志)
潘岳:〈閒居賦〉(言志)、〈懷舊賦〉(言志、哀傷)〈寡婦賦〉
向秀:〈思舊賦〉(言志、哀傷)
陸機:〈歎逝賦〉(言志、哀傷)
江淹:〈恨賦〉、〈別賦〉(言志、哀傷)
鮑照:〈蕪城賦〉(登覽、言志)
陶淵明:〈感士不遇賦〉(言志)
附:(游說)
枚乘:〈上書諫吳王〉
鄒陽:〈於獄中上書自明〉
對問 :
宋玉:〈對楚王問〉→「七」體
設論 :
東方朔:〈答客難〉(明志)
揚雄:〈解嘲〉
班固:〈答賓戲〉
七 :「七」體,篇幅較大,與漢賦較近。
枚乘:〈七發〉
2 抒情文學 補充 參考資料
曹植:〈七啟〉
張景陽:〈七命〉
辭 :(項羽:〈垓下歌〉、劉邦:〈大風歌〉)
漢武帝:〈秋風辭〉
陶潛:〈歸去來辭〉
漢賦 (大賦):
司馬相如;〈子虛賦〉、〈上林賦〉
揚雄:〈羽獵賦〉、〈長楊賦〉
班固:〈兩都賦〉(西都賦、東都賦)
張衡:〈西京賦〉、〈東京賦〉
左思:〈三都賦〉(蜀都、吳都、魏都)
潘岳:〈籍田賦〉
貳、「賦」體參考資料
1 、漢.班固:《漢書.藝文志.辭賦略 》
2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詮賦〉、〈辨騷〉
3 、明.徐師曾:《文體明辨序說》「楚辭」、「賦」條
4 、日.岡村繁:《周漢文學史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第五章:漢初辭賦文學的發展動向
3 抒情文學 補充 參考資料
參、《昭明文選》注本
1 、唐、李善《注》:重在詮解典故、事義,較 少及於字詞之解讀。今傳
最佳之刻本為清.胡克家重雕宋淳熙尤袤本。
2 、五臣《注》:五臣指唐.呂延濟、劉良、張銑、李周翰、呂向五人。
開元年間,呂延祚 集五家之注為一書,進獻於朝,即五臣《注》本。
五臣《注》重在疏通文意。
3 、六臣《注》:合李善《注》與五臣《注》為一。或李善《注》在前,
或李善《注》在後;當以李《注》在前者為是。
肆、張衡 〈歸田賦〉參考資料
唐.李善《文選注》云:
〈歸田賦〉者,張衡仕不得志,欲歸於田,因作是賦。凡在曰
朝,不曰歸田。
唐.五臣.李周翰《注》云:
衡遊京師,四十不仕。順帝時,閹官用事,欲歸田里,故作是
賦。
清 .張雲璈《選學膠言》以為〈歸田賦〉即作於「自去史職」之後 (見
下文所附〈張衡列傳〉),復還之前。然皆無確據。
獻案:古人作賦,常託物寫志,歸田之說,不必實有其事,無須拘
泥。
1 、無明略以佐時徒臨川以羨魚:《漢書.董仲舒傳》:「臨淵羨魚,不如
退而結網。」 五臣 .呂延濟《注》:「無明略,謙詞也。河清,喻明
時。臨河羨魚,不如退而結網。衡言徒羨榮祿,不如 退修其德矣。言
將待明時,固未可期也
文档评论(0)